何雅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平均好發於60歲的巴金森病(又稱巴金森氏症),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大腦基底核中的黑質細胞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稱為多巴胺,多巴胺的正常分泌與否將影響動作順暢程度,包括手腳不自主的抖動、四肢僵硬、行動遲緩和平衡障礙等動作障礙。此外,巴金森病病友也常有焦慮、憂鬱等問題,多...

閱讀詳情 »

  久坐不動加基因遺傳  糖尿病年輕人口漸增?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物價飛漲,連健保費也撐不住要漲了嗎?衛福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今(19)日召開委員會議,最後決定「不漲價」及「微漲價」兩案併陳衛福部轉報行政院核定,將由衛福部長陳時中最終拍板決定。不過,按健保署的財務推估,明年是二代健保上路以來,首次面臨安全準備金不足1個月的狀況,如果不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宣布正式開放AZ「混打」BNT、莫德納疫苗的意願登記,時間僅明天一天,心動想當「混打」族怎麼選最好?台大醫院最新混打試驗結果也曝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根據台大初止試驗,「AZ+莫德納」的抗體反應比「AZ+AZ...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持續「加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2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2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分別自愛爾蘭及柬埔寨入境。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分別接種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前駐泰代表李應元因罹患「壺腹癌」病逝台大醫院,壺腹癌如同「癌王」胰臟癌,威脅性都很大,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蘇志盛表示,「在我們心目中,壺腹癌和胰臟癌惡性度幾乎相等,通常一旦確診,幾乎只能認輸了。」壺腹癌非常少見 發現異狀會先評估可能是胰臟癌壺腹癌難以發現,蘇志盛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失智人口也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全民健保申報資料(統計至2021年6月),我國因失智症就醫者約27.9萬人,失智症不僅威脅個人健康,也將是社會須面對的問題,在後疫情時代需要國人共同持續關注及營造友善環境。 ▲失智症10大警訊。(圖/國民健康署提供)...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在臺灣過去以施用海洛因及安非他命等毒品為大宗,進幾年已轉變開發多樣化學類合成毒品,此類的新型態毒品稱之新興影響精神活性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簡稱NPS),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UNODC)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止共列管多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立冬即將到來,到了這天,表示冬季來臨,氣溫要開始變冷,許多人習慣隨著節氣變化飲食,天冷了就喜歡吃鍋、想來碗熱湯暖胃,卻又擔心不知不覺攝取過多的熱量,造成身體負擔。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推出應景健康食譜「當歸生薑養生湯」,教導大家運用高麗菜捲、新鮮菇類與高麗菜苗、小白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立冬」這個節氣代表秋天的終了、冬季開始。除了天氣漸漸轉冷外,不少人也會開始食用薑母鴨、燒酒雞、麻油雞、羊肉爐、藥燉排骨、十全大補等進補;醫師提醒,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但有些人可是會吃出毛病的!立冬溫補 對症進補才有效冬季人體消化機能活躍,胃液分泌增加、食量...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