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以蓮

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比建議攝取量少了近半;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90%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男性平均每天僅攝取13.7公克膳食纖維,女性14公克,比衛福部建議的每日攝取量25至35公克少了近半。 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指出,膳食纖維是一種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醫學已證實有穩定血糖、降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孕症罹患比例提高 友善生殖醫學意識抬頭隨著晚婚晚育逐漸成為趨勢,現代人罹患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所幸台灣生殖技術成熟,近年更有醫院生殖中心開始推動「友善生殖醫學」,藉由硬體設備的升級、技術革新,以及更溫暖人性化的服務,期望帶給不孕症患者更優質的就診經驗。生殖技術日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癌症是造成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中白血病是兒童期最常見的癌症,但成人也不可輕忽,若出現持續發高燒、疲倦,或出現異常頭暈等症狀,即可能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所導致,此時應務必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以利病情得到緩解,延長壽命。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貧血、疲倦、發燒或瘀青都是症狀中華...

閱讀詳情 »

秋冬養陰是兒童「轉骨」的好時機,中醫師指出,許多父母期望孩子高人一等,一般女生約10至16歲、男生約12至18歲是發育的黃金期,注意飲食和作息、充足的運動,並適度服用「轉骨方」輔助發育,孩子就可順利「轉大人」。 中醫師羅明宇指出,民間所謂「轉大人」,中醫稱為「轉骨」或「贊育」。從傳統中醫觀點,認為脾...

閱讀詳情 »

◆兒童、孕產婦,需費心照顧 兒童感冒應注意:別濫用退燒藥及抗生素 在中醫觀念中,兒童臟腑比較嬌嫩,防衛功能不若大人,因此面對兒童感冒更不能掉以輕心,以免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 家中有兒童感冒時,建議家長特別留心小朋友的活動力及食慾,若一如往昔,那麼即使發燒也建議再觀察,別在第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女患者小美(化名),因為子宮腺肌症造成嚴重經痛,甚至連平日也下腹痛,而必須常常向公司請假,到最後連工作也快保不住了!後來求助中醫師林襄穎診治,所幸經過中醫調理病情改善,不再老是請假才得以保住飯碗。林襄穎醫師也提醒女性朋友,「下腹痛」未必只發生在月經期,假如您在平日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病為國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症狀為漸進性的動作遲緩、肢體僵硬、靜止性顫抖以及平衡障礙等。雖然早期藥物治療效果不錯,但隨著疾病進展,藥效持續的時間會逐漸縮短,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肢體扭動或亂動(dyskinesia),此時單純的藥物處方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在各式各樣的甩掉肥肚的口袋食譜裡面,經常見到蕃茄入列,因為蕃茄不僅營養豐富,其無糖分低熱量低特性,非常適合當作輔助減重食材。不過您知道嗎?蕃茄的好處多多,除了想保持身材的愛美女性適合吃,壓力大的上班族、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想要遠離癌症的人,都可以常吃蕃茄幫健康加分喔! 要遠離疾病,除了生活作息規律,並...

閱讀詳情 »

「早知道不要自己當醫生!」家住台中的55歲許太太,半年前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以為是更年期亂經所致,不以為意,但因出血狀況日益頻繁,就醫檢查確認為惡性子宮內膜癌,沒想到她仍不願面對事實,狂買保健食品服用治病,幾個月後出血量驟然增加,宛如水庫洩洪,再次檢查已是子宮內膜癌第3期,後悔不已。 葛裕民醫師(左...

閱讀詳情 »

失智海嘯來臨,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罹患了失智症,記憶拼圖總有幾塊缺漏,可能是忘了身為後輩的我們,或可能遺忘了剛剛才做過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能舉手投降嗎?女中醫建議經常煲一鍋天麻雞湯來吃,補充營養又能延緩大腦退化,幫助留住家人間更多的美好記憶。 腎虛則腦空!中醫防治失智,先養「腎」 賴睿昕中...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