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還沒到高峰,但衛福部陳時中已經拋出要把新冠肺炎COVID-19從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的時間點,陳時中今(9)日在立法院證實,等這一波疫情過了以後,大概才會開始做準備,他說,兩者有很大不同,第五類是強烈、強制的管制,第四類就是一般管制,至於時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母親節周未效應、篩檢量少了嗎?本土疫情已經二天未升反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40263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新增12例死亡,中重症患者增加71例,三項關鍵疫情數字沒有再繼續往上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出現今年年紀最小的重症個案,一名未滿1歲的新生女嬰...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資料來源/李居易醫師阿琴嬤高齡74歲,平時身體健康硬朗,但最近時常感到肩頸痠痛,因此常去按摩針炙。某天早晨起床時忽然右腳無力、嚴重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於是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緊急就醫。病程進展飛速,到院時已嚴重到解小便困難,必須放置導尿管。急診醫師緊急安排頸...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何時到高點?衛生福利部部陳時中今(9)日直指出,預估5月20日到6月10日將會是這一波疫情的高峰,7月中疫情才差不多往下走,陳時中也說,屆時醫療量能就會比較充足,開放的機會比較高,就連解除口罩禁令也有可能。 陳時中上午是在立法院結束備詢時,被媒體問到怎麼評估疫...

閱讀詳情 »

台灣有「近視王國」之稱,近視情況甚為普遍。尤其在COVID-19後疫情時代更為嚴重,3C使用頻率普遍增加,加上為避免感染,長時間的社交距離限制,使孩子們在戶外度過時間減少,將更多時間花在近距離活動上,例如家庭作業、使用電子設備玩耍或工作等,這些活動都會加劇近視。 若不及時治療,近視會發展為高度近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快篩試劑配發量,台北市連日摃上指揮中心,現在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口中分配給台北市的73萬劑送到了沒,都成為爭議!針對台北市喊根本還沒到貨一事,指揮中心今(9)日回應,相關物流都經過縣市政府承辦人員溝通後才確認,已訂於5月9日、5月11日及5月13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徐以琳、李盛雯/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禮來今(9)日簽訂合作協議,除了訂定台灣禮來加入國衛院之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外,也將共同推動我國個人化精準醫療、拓展國家級健康醫療基因資料庫、強化用於治療評估的真實世界數據,在雙方資源的整合共享下,發揮整體價值之運...

閱讀詳情 »

潮健康/主筆室   每17秒1人全身麻醉  慎防麻醉安全漏洞 台灣每年「全身麻醉」申報量超過250萬件,平均約17秒就有1人接受全身麻醉。臺灣心臟胸腔暨血管麻醉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鄒美勇醫師指出,有別於國人既往認知「麻醉醫師不足」的印象,近年麻醉專科醫師成長幅度約19%,高居所有專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新的BNT疫苗到貨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證實今年第一批採購的輝瑞、BNT成人劑型疫苗185.796萬劑已經在上午抵台,陳時中表示,這一批BNT疫苗除了提供成人繼續接種第一劑到第三劑之外,也會優先提供12至17歲青少年來接種追加劑使用,將請教育...

閱讀詳情 »

潮健康/郭家和     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都中!  她50歲成功懷孕當超高齡媽 隨著國人普遍晚婚,加上壓力、環境荷爾蒙影響,女性發生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的比率日益上升,更增加了受孕難度。許多女性想生育卻因年齡較高、子宮環境不佳,被迫選擇放棄生育,甚至必須切除子宮才能改...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