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3歲老翁,因急性胸痛緊急就醫治療,經由心電圖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接受緊急心導管檢查和血管支架置放術,透過新引進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確認患者血管大小,以及支架和血管的密合情況,順利打通患者阻塞心血管,且一併也將將血管和支架修整至最佳狀態。 光學同調斷層掃瞄 提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風濕症屬於病情反覆的慢性疾病,因某種不明因素,導致患者身體產生過量不正常的抗體,這時就會對體內組織反作用,因此此症又稱為自體免疫疾病;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風濕症患者會出現水腫、發燒、關節腫痛、皮膚出現紅斑等,嚴重甚至造成急性腎衰竭,恐得洗腎,或影響腦部,演變成...

閱讀詳情 »

選好「油」吃對「油」越吃越健康 早餐烤土司外表酥脆,塗上一層乳瑪琳,就變成大家喜愛的奶油吐司,但奶油的背後藏著可怕的秘密,不肖業者將使用過的乳瑪琳回收再利製,這樣的奶油你吃的安心嗎?TVBS《健康2.0》十周年,主持人鄭凱云特別教大家「健康從食開始」,明確分辨『人造奶油』或『真奶油』差異,遠離日常生...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時報出版、shutterstock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小從三高、糖尿病,大至癌症、心肌梗塞等,都與身體「發炎」有很大的關係,往往一開始,只是某一處的小小發炎,因為掉以輕心、漸成慢性發炎,最終導致各種可怕的疾病纏身。 當身體出現輕微發炎反應時,該如何自保?或是吃哪些東西來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8歲男性,從事隧道開挖工作,長期有咳嗽、痰和胸悶等症狀,雖有規律服藥控制,但仍無法有效改善,尤其每逢季節變換時,就容易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後來配合例行門診追蹤,藥物治療,甚至在醫師建議下換工作環境,不適症狀才逐漸減緩,也未再因急性發作住院治療。 浮塵、花粉等 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部分人體內都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沒什麼大礙,但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易引發KP菌「大暴走」,變成重症,危及生命!就有一名糖尿病患,才短短2天,就從喉嚨痛演變成敗血症前兆,啟動全人醫療整合後,及時手術才化險為夷。 發炎指...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包括臺灣在內,世界各國65歲以上患有慢性腎衰竭者已達40%至50%,將近一半的機率,直叫人頭皮發麻,擔心自己有一天也會走向洗腎之路,紛紛開始關注腎臟的調養。 慢性腎衰竭除了與年齡老化有絕對的關係,而又有哪些人,是罹患的高危險群呢?   第1...

閱讀詳情 »

台視《台灣名人堂》將於今(4/02)天專訪台視、植劇場《積木之家》主要演員施易男、林子熙、陳婉婷,出道25年的施易男被網友盛讚「最恐怖、最靈異的是,施易男都不會老!」,施易男開心大笑回應:「這是事實!其實平常保持好心情、多喝水加上看《積木之家》就可以駐顏有術。」 劇中飾演施易男老婆的林子熙則對他大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5歲女性,多年來左耳流膿,以為只是中耳炎,沒想到近半年開始臉歪嘴斜、暈眩,求診發現是中耳膽脂瘤,需開刀治療。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曾智傑以微創方式清除膽脂瘤,術後隔天出院,門診追蹤一年多沒有復發跡象。 微創手術傷口小且恢復快 隨著微創手術日漸發展,耳部手術也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家長常常在假日會帶著孩子去公園遊玩,但是在台北市五百多處的公園兒童遊戲場中,就有將近四百處(約五分之四)是屬於罐頭遊具(亦即塑膠式各色制式的組合遊樂器具)。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在兒童節前提出應重視公園的兒童遊戲場規劃,增加職能治療師提供兒童心理...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