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40+的健康讀本──保持最佳狀態從初老開始》|遠流

《40+的健康讀本──保持最佳狀態從初老開始》|遠流

「人到底是先有健康,才會快樂;或先有快樂,才會健康。」這經常是一個常常被拿出來討論的議題。擁有健康的體魄、過著快樂的生活,是我們邁向高齡社會應該要追求的目標,因此遠流特別策劃,邀請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弘志策劃撰寫,給正壯年的40多歲,提早認識並因應,就能「成功老化」。

 

《40+的健康讀本──保持最佳狀態從初老開始》(11日出版/許弘志著/健康

人體20~30歲時體能達到顛峰,但各種器官系統(零件)在這時也開始機能減退(耗損)。老化除了帶來外觀上明顯的改變,感覺能力與體力也衰退,對環境的敏銳度及警覺心不比從前,因而容易產生危險。再加上體能耐力都無法與青壯時期相比,所以必須了解老化為生理、心理帶來的各種改變,順應這些變化,調整老後的生活細節與步調,才有辦法自在健康地步入人生新階段。

 

40+掌握健康身體指標

要成功老化,40歲是一個關鍵階段,此時身體正是體能位於巔峰的青壯年,如果能拉長這段高原期、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及早控制慢性疾病,鍛鍊不臥病在床的健康身體,就能讓老後生活品質更加提升

 

40歲開始存老本!打造「活動到老」的身體

就WT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鍛鍊的四種體能目標,選擇適合的運動。運動項目先以「未來不失能」為目標,只要是能活動日常必要的肌肉、強化骨骼與關節等運動系統,讓日常活動更加順暢的簡易訓練即可。

 

家中長輩的老化過程是最佳借鏡

尚未步入中年前,一般人通常不會考慮未來老後的光景。不過,父母或是周遭長輩的老化過程,包括他們身體狀況的改變。面對各種老化帶來的身心壓力與調適能力,都是未來步入人生新階段的最佳借鏡。透過陪伴長者一同老去,我們得以認識並學會順應老後生活。

 

就像是車子會逐年折舊,但是耗損折舊的情形就看平常保養和車子使用的情形而定,同樣的,身體狀況到年老時會如何,端看平常怎麼樣保養自己的身體。如果想要延長30~40時期的壯年體能高峰,必須要了解身體的各種功能運作,及隨著年紀增長可能發生的機能障礙,然後透過正確的方法維護身體狀況並積極調適各種老化帶來的身心壓力,才能打造高品質、有活力的健康人生。

 

 

總策劃

許弘志 醫師◎總策劃

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計畫召集人

 

許弘志醫師現為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老年醫學專科醫師、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計畫召集人,專精於復健醫學(兼兒童早期療癒)、老年醫學、運動醫學等,因為親切仔細的問診風格,獲《商業週刊》(2009)百大良醫推薦。曾任奧運、東亞運國手隊醫、行政院體委會運動科學小組醫療組委員。

在許醫師與醫院全體同仁努力下,以嘉南地區老年親善醫院為目標、具有最完整的銀髮照護團隊的嘉義長庚,於2013年榮獲「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監修群

 

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系主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黃國欽醫師

嘉義長庚精神科主任.助理教授 蘇建安醫師

嘉義長庚風濕科主任 林科名醫師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心臟科主任 楊登堯醫師

嘉義長庚胸腔內科主任.助理教授 林裕清醫師

嘉義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董水義醫師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外科部 副部長 陳志碩醫師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助理教授 紀景琪醫師

 

推薦:

 

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 黃美涓

長庚紀念醫院嘉義分院院長 蔡熒煌

長庚紀念醫院台北.林口分院復健科主任 周適偉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主任 張傑文

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院院長 賴政秀

新竹市衛生局長 洪士奇

精神科醫師、作家 鄧惠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37歲女子,因為甲狀腺囊腫,長期對生活帶來困擾,不僅吞嚥時有異物感,偶爾還有呼吸不順狀況,最後透過中醫治療2個月後,脖子外觀已恢復正常。中醫認為,甲狀腺疾病的罪魁禍首是不良的情緒,而且是女多於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率,男女...

閱讀詳情 »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在人類的肚臍裡發現了1400個不同的菌株,其中近一半以前從來沒見過,還有一些種類以前只在海洋中找到過。所以,肚臍除了別亂摳,還得會清洗,不然你會把細菌餵得飽飽的。(圖片來源) 你一定曾在某個外人看不見滴時刻偷偷摳過肚臍兒,雖然,小時...

閱讀詳情 »

海鮮的鮮美,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美味。這些殼中的美味給予我們的不僅是鮮甜的味道和爽滑彈牙的口感,更是難以取代的健康能量,讓你的唇齒間滿滿都是海洋的味道。 一、龍蝦 在海鮮愛好者眼中,龍蝦是當之無愧的「海鮮之王」,不僅僅是因為它霸氣而張揚的外形,更是因為它味道鮮美,富含優質蛋白質,而且絕對的低熱量。...

閱讀詳情 »

今年第一道鋒面過境,預告天候逐漸轉涼,終於可以告別酷熱的夏天。相對於濕熱的夏季,晝熱夜涼的秋天比較乾燥,中醫師指出,秋燥最易傷肺,而滋養肺陰的中藥及食材很多,如西洋參、麥門冬、百合、貝母、梨子、銀耳、甘蔗、荸薺等,都有助於清肺潤燥,不妨適時攝取。 潤燥養陰,秋天最佳時節 一般民眾對於冬令進補耳熟能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