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早痛醒」是健康大警訊! 她因這病手指變形連喇叭鎖都轉不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類風溼性關節炎未及早就醫,當心真的「求救無門」!國內門診就收治一名43歲的婦人,在餐廳工作的她,手指都變形了,還沒有積極就醫治療,直到有一天早上起床時,發現全身關節爆痛,甚至無法翻身及行走,一路連滾帶爬到房間門口想開門求救,卻因為手指關節變形,連喇叭鎖都轉不開,幸好家人返家發現,才緊急送醫。

收治病人的台東關山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醫師洪明理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是環境、病毒或細菌進入體內,啟動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有關,讓原本應該要去對抗外來環境異物,卻因為免疫系統出錯而誤傷自己,造成患者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要特別注意的警訊是!洪明理說,類風溼性關節炎常好發在早晨,患者會因身體關節疼痛而痛醒,甚至會有持續一段時間僵硬,經過休息也不會改善,通常會持續2到4個小時,到中午左右慢慢改善,這種情況若持續6個星期沒有改善,就應高度懷疑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相關疾病,跟退化性關節炎或痛風很不一樣。

以該名婦人為例,輾轉確診後,初期先嘗試藥物治療,卻由於體重較重,加上工作常需要用到手腳關節,藥物用到最大量的類固醇及止痛藥,仍無法緩解關節腫脹症狀,加上經常感到身體疲累,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還好符合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症狀這才大幅改善。

洪明理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除了常見的關節疼痛變形之外,還會引起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例如鞏膜炎、乾眼症或心臟疾病等。且若全身發炎沒有好好控制,疾病晚期可能會影響肺部導致慢性肺纖維化,造成肺功能永久性傷害。

洪明理說,過去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大多使用抗風溼口服藥物和類固醇止痛藥物,但約有3成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無法延緩關節破壞,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會侵犯到脊椎影響行動或造成癱瘓,但近年生物製劑精準治療越來越進步,多可緩解關節腫痛問題,並延緩關節變形,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洪明理強調,類風溼性關節炎需要終生治療,患者應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平時應減少激烈及勞動性過高的工作,才不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照片來源:洪明理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天天被鬼壓?醒來動不了 24歲男竟是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症

清冠一號對Omicron也有效 陳時中:開放輕症居家照護使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慢性疲勞症候群 纖維肌痛症與慢性疲勞症候群都是綜合症,意思是集合了好幾種疼痛症狀的症候群,患者經常會到處都痛,而且會感到疲勞,有時甚至是疲憊不堪。 雖然確切來說沒有任何器官受到影響,不算是一種器質病,但嚴重時仍然可能造成殘疾。引發這種症狀的原因和治療的方法仍未明朗,而且因為和風濕的症狀雷同,經常會被...

閱讀詳情 »

帕金森氏症 除了帕金森氏症,還有和其他病灶位於腦部的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癲癇、多發性硬化症等,這些疾病當然不可能單靠反射區療法治療,但能多一個輔助的療法又有何妨,更別說這種方式可以安撫患者焦慮的情緒了。       文章出處:《精油芳療.手足按摩應用圖典:3大按摩法 &...

閱讀詳情 »

眼睛 請好好保護你的眼睛,特別是當你已經了解它們很脆弱以後。除非眼睛有點問題,否則我們經常忽略它。除了戴眼鏡以外,我們還能為眼睛做的其實不多。刺激下圖中的反射區,預防眼睛病變與舒緩疲勞。面對不同的症狀,例如青光眼、白內障等與年齡相關的問題,不要只是按壓單一穴點,可以用手指在點與點之間畫出線條,順便按...

閱讀詳情 »

▲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提醒癌友別讓癌疼痛阻礙治療。(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台北報導 「癌」後重生,存活期是長是短?眼中千萬不能只有抗癌治療一關而已,台大醫院麻醉部疼痛科主任林至芃就引用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醒癌友,一項針對遠端轉移肺癌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早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