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早痛醒」是健康大警訊! 她因這病手指變形連喇叭鎖都轉不開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類風溼性關節炎未及早就醫,當心真的「求救無門」!國內門診就收治一名43歲的婦人,在餐廳工作的她,手指都變形了,還沒有積極就醫治療,直到有一天早上起床時,發現全身關節爆痛,甚至無法翻身及行走,一路連滾帶爬到房間門口想開門求救,卻因為手指關節變形,連喇叭鎖都轉不開,幸好家人返家發現,才緊急送醫。

收治病人的台東關山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醫師洪明理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是環境、病毒或細菌進入體內,啟動自己身體的免疫反應有關,讓原本應該要去對抗外來環境異物,卻因為免疫系統出錯而誤傷自己,造成患者關節出現紅、腫、熱、痛。

要特別注意的警訊是!洪明理說,類風溼性關節炎常好發在早晨,患者會因身體關節疼痛而痛醒,甚至會有持續一段時間僵硬,經過休息也不會改善,通常會持續2到4個小時,到中午左右慢慢改善,這種情況若持續6個星期沒有改善,就應高度懷疑可能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相關疾病,跟退化性關節炎或痛風很不一樣。

以該名婦人為例,輾轉確診後,初期先嘗試藥物治療,卻由於體重較重,加上工作常需要用到手腳關節,藥物用到最大量的類固醇及止痛藥,仍無法緩解關節腫脹症狀,加上經常感到身體疲累,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還好符合使用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症狀這才大幅改善。

洪明理提醒,類風溼性關節炎除了常見的關節疼痛變形之外,還會引起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例如鞏膜炎、乾眼症或心臟疾病等。且若全身發炎沒有好好控制,疾病晚期可能會影響肺部導致慢性肺纖維化,造成肺功能永久性傷害。

洪明理說,過去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大多使用抗風溼口服藥物和類固醇止痛藥物,但約有3成患者治療效果不佳,無法延緩關節破壞,導致關節嚴重變形,甚至會侵犯到脊椎影響行動或造成癱瘓,但近年生物製劑精準治療越來越進步,多可緩解關節腫痛問題,並延緩關節變形,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洪明理強調,類風溼性關節炎需要終生治療,患者應定期回診規律用藥,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平時應減少激烈及勞動性過高的工作,才不會加速病情的惡化。

照片來源:洪明理醫師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天天被鬼壓?醒來動不了 24歲男竟是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症

清冠一號對Omicron也有效 陳時中:開放輕症居家照護使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翻攝qq.com 現在男人的身體越來越差,除了生活飲食的原因之外,工作環境也是主要原因。雖然你們正處於事業拼搏期,但是只有保證好身體,以後才能享受拼搏後的豐碩果實。因此,男人養生一定要摒棄這三大習慣。 夜貓族 有不少男性都屬於“夜貓”族,夜深人靜,正是他們工作和玩樂的好時光...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長時間被失眠困擾,老是睡不著;好不容易入睡了,整夜都在做夢,夢裡的故事情節還很複雜;有時睡著了,但夜裡兩三點就醒來,然後睡意全無。這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呢。那麼失眠怎麼辦,如何才能夠讓自己一覺睡到天亮呢,改善失眠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看看《三九養生堂》給大家介紹下吧。 所謂失眠,就是指入睡困...

閱讀詳情 »

文/圖‧陳彥竹 每一天,早餐一杯鮮乳,是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臺灣人飲用的鮮乳九七%來自國產,無論是酪農或是牛隻,一個環節出錯,遭殃的是千萬人民的健康,但如今,酪農卻大喊產業即將出現斷層,到底出了什麼狀況? 清晨三點鐘,天還沒亮,許多夜貓子才剛入睡,酪農已經起床,穿上防水衣,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