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年發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日醫師曝關鍵原因……

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中年發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日醫師曝關鍵原因……

日本骨科博士太田博明經過數十年研究在其新書《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時報出版)中提到,內臟脂肪是造成生活習慣病的「壞脂肪」,絕對不能過度囤積。男性非常容易囤積內臟脂肪,這也是他們「中年發福的真正原因」。其實,內臟脂肪原本是身體所必需的脂肪。它能儲存熱量以供身體日常活動所需,同時將內臟固定在正確的位置,並作為緩衝以保護內臟不受到外來的傷害。男性活動力強,會不斷地反覆儲存及消耗熱量,因此需要更多的內臟脂肪,這也是為什麼男性容易囤積內臟脂肪的原因。內臟脂肪會直接反映生活習慣。高熱量的食物、不健康的飲食生活,再加上運動不足,很快就會囤積過多的內臟脂肪。

不過,內臟脂肪雖然容易囤積,卻也容易消除。只要進行快走等持續性的運動,就能輕鬆地甩掉多餘的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最容易囤積的部分,就在「大網膜」( greater omentum)─懸掛於胃的下方,像圍裙一樣覆蓋著小腸和大腸─到包覆固定腸子的「腸繫膜」(mesentery )之間的地方。能調節身體機能的「脂肪激素」,是由內臟脂肪及皮下脂肪等脂肪組織所分泌的物質。脂肪激素當中擁有保護身體的「優質因子」,也有帶來損害的「惡質因子」。優質因子的代表是「脂聯素」及「瘦體素」( Leptin )。瘦體素除了可以抑制食慾,還能活化交感神經、燃燒脂肪,促進能量的消耗,進而預防肥胖。

「中年發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日醫師曝關鍵原因……

想要維持瘦體素的正常分泌,有兩件事十分重要:「細嚼慢嚥」及「攝取富含鋅的牡蠣及納豆」。用餐時間至少二十分鐘,慢慢享受吃飯的樂趣,就能提高瘦體素的分泌力。內臟脂肪也會分泌不少種類及數量的惡質因子。它們全都會降低胰島素的效率,造成高血糖、引發糖尿病;還會讓血壓升高、製造血栓,讓動脈硬化的問題更加惡化,當中還有會造成身體發炎、引發癌症的有害物質。

「中年發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日醫師曝關鍵原因……

肥大化的內臟脂肪會強化惡質因子對身體的作用。過多的內臟脂肪會讓惡質因子處於優勢,抑制對身體有益的優質因子的合成。當內臟脂肪的細胞肥大化,就會變成惡質因子。雖然這個惡質因子與骨質流失的問題無關,但是目前已知內臟脂肪過多,也就是擁有啤酒肚的人容易骨骼脆弱,變成骨質疏鬆症。內臟脂肪囤積過多,會成為生活習慣病的起因,也會招致新型的骨質疏鬆症。骨骼荷爾蒙(骨鈣素)能縮小肥大化的內臟脂肪細胞,更能減少脂肪囤積,將它們轉為「好的脂肪」。

 


「中年發福」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日醫師曝關鍵原因……

本文節錄:【一天100秒,遠離骨質疏鬆:日本骨科名醫教你運動+食補,重獲績優骨】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太田博明


被譽為「日本女性醫療第一人」。

國際醫療福祉大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教授、山王醫療中心女性醫療中心所長。醫學博士。1944年出生於東京,1970年於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畢業,於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留學後,回國擔任慶應義塾大學婦產科講師.副教授、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婦產科主任教授,於2010年擔任現職。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前理事長、日本抗老化醫學會理事。

致力於女性的全人醫療,長年倡導預防醫療的重要性與Well-aging的理念。2015年獲頒日本骨質疏鬆症學會獎。

著有《骨質疏鬆照護全書》,監修《無論幾歲都能讓骨骼強韌》等書。

同時亦活躍於《全民家庭醫學》等電視節目。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杜絕再有中國貨、外國貨「混充」台製口罩,國產醫用口罩逐片標示「MD」及「Made In Taiwan」雙鋼印新制9月24日將正式上路,但民眾如果看到有口罩鋼印位置不一樣,先別急著認為有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指出,全面...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彰化報導 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該怎麼辦?第一步可得慎重考慮找不孕症專科醫師來診治,才好保住好「孕」!彰化基督教醫院每年催生上千名試管嬰兒,該院婦產部主任、台灣生殖醫學權威蔡鴻德就以多年經驗,如此建議未曾生育過的女性,全因治療這項疾病最怕「沾黏」從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比PM2.5還小!近年來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對人體可能的健康危害已經有許多證據,但一般人較不知道的是,在運用奈米技術或材料的作業過程中,常會產生大量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國衛院今(21)...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政府拍板放寬美豬進口,台灣民眾從明年1月起就可能在市面吃到含瘦肉精的美豬,但配套措施真的夠了嗎?董氏基金會今(21)日就再提出3大疑慮,強調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在長期健康影響方面,應更嚴謹且充分討論後再做開放,像是幼兒園誰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