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是主要傳染方式!A型肝炎,年紀越小症狀愈不明顯,卻越要注意...

A型肝炎‧年紀越小越要注意!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 部分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根據2004~2014年期間的數據,每年的A型肝炎病例平均約100~200例;2015年起略增,但不會偏離平均值太多。

然而,從2016年開始,A型肝炎疫情大爆發,高達1,133例,幾乎是往年的10倍。至於2017年的狀況,截至9月為止,已有319例;縱使疫情趨緩,也比往年偏高許多。

 

近年疫情‧可能原因

戴季珊醫師表示,A型肝炎主要為「糞口傳染」所致,而數十年前的臺灣衛生環境不佳,民眾食用到受汙染食物或水源的機率較高,因此,孩童時期自環境中感染A型肝炎而獲得終身抗體保護的比例也較高。

「吃」是主要傳染方式!A型肝炎,年紀越小症狀愈不明顯,卻越要注意...

時至今日,40歲以下的青壯年族群大多在公衛條件良好的環境下成長,幾乎不曾受A肝病毒感染,因而也沒有A肝抗體。因此,只要誤食了遭受A肝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源,就可能罹患A肝,甚至還有爆發群聚感染(如:家庭、朋友)的風險。

 

「吃」是主要傳染方式

A型肝炎,即是人體受A型肝炎病毒感染而造成肝臟急性發炎的疾病,不會帶原,且得過1次後,終生免疫。

「吃」是主要傳染方式!A型肝炎,年紀越小症狀愈不明顯,卻越要注意...

「糞口」是主要傳染途徑,尤其是「吃」的動作(如:飲食),最容易造成A型肝炎病毒的傳播。從感染到發病,A型肝炎的潛伏期約2~7星期,並且還未發病前,就已經有傳染力。

 

相關症狀

一般來說,A型肝炎病毒對青少年及成人的影響較大,根據衛福部的統計,主要落在20~40歲左右的年齡層。戴季珊醫師表示,患者的常見症狀有:突然發燒、全身疲倦、食欲不振、肚子痛、拉肚子、噁心、嘔吐、數天後黃疸等,但由於大部分疾病都有類似症狀,因此一開始不易察覺患者是否罹患A型肝炎,通常都是在看到出現黃疸症狀後,才比較能確定病情。

 

年紀愈小症狀愈不明顯

至於在嬰幼兒、兒童方面,戴季珊醫師說明,以6歲為基準,常見有2種狀況。

「吃」是主要傳染方式!A型肝炎,年紀越小症狀愈不明顯,卻越要注意...

6歲以下嬰幼兒

若受到A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約只有30%的患者會有症狀,而這30%中僅部分的患者可能出現黃疸,且黃疸約持續2週。但只要妥善照護,大約2~3個月後,患者就會逐漸恢復健康,肝指數恢復正常。

 

6歲以上兒童

若受到病毒感染,約有70%病患會出現嚴重的黃疸症狀、肝指數破千(正常肝指數為20~40 U/L),會持續一段時間,最短6週至2個月,最長達半年。如果好好照顧,多數病童能順利痊癒;但若狀況惡化,可能會造成急性肝臟衰竭(如:凝血功能不足)的併發症。

 

「吃」是主要傳染方式!A型肝炎,年紀越小症狀愈不明顯,卻越要注意...

※原文刊載於2018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1期。

※延伸閱讀

了解B型肝炎

馬偕兒童醫生教妳如何照顧生病的孩子

馬偕兒童醫生教妳如何預防腸病毒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覺得身體狀況大不如前,想吃點保健食品來強身健體,有什麼要留意的嗎?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葉爵榮藥師提醒,保健食品雖不是藥品,但仍可能與藥物有交互作用的問題,尤其若本身具有慢性疾病、持有慢性病處方籤,或有長期用藥習慣者,在服用任何保健食品前最好先向主治醫師、藥師諮詢是否合宜,以免食藥品交互作用反而影響健...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藝 編譯 丹麥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根據2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這些頭痛與心臟病,中風,心房顫動(一種不規則的心律)和血液凝塊等一些心臟問題的風險增加有明確的關聯性。 偏頭痛主要被認為是頭痛症(與心臟問題相反),癥狀包括劇烈的脈搏或跳動性疼痛...

閱讀詳情 »

PM2.5危機來襲!媽媽寶寶請注意 文‧整理/彭曉薇 採訪諮詢/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所)教授陳慶和 資料來源/陳慶和(2014),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通識課程「環境保護概論」教材。(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所) 鄭伉妙、劉几鳳、楊捷婷、郭士鋒、單乃囿同學協助資料蒐集及文章之...

閱讀詳情 »

孕期飲食10重點・避免不健康外食選擇 文/郭珮綺‧李藹芬 採訪諮詢╱國泰健康管理營養科婦幼營養組組長陳葵蓉‧臺安醫院營養師任凱琳‧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黃苡菱‧臺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暨產房主任彭成然(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造型‧拍攝/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宋卉婕 外食族人口愈來愈多,但是自己健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