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中風機率增5倍 預防致命栓塞這樣做

「心房顫動」中風機率增5倍 預防致命栓塞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許多心臟病與中風有密切關係,包括心房顫動。根據研究約有1/5的中風是由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機率,是正常人的4-5倍,但有些患者沒有症狀不易察覺,成為可怕的隱形殺手!而現今高齡化社會、肥胖人口增加,也使得心房顫罹患率跟著增加。
「心房顫動」常見心律不整 高齡、肥胖者易罹患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高培恆說明,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使心臟的心房產生快速而不規則的脈衝,整個心臟不規則快速跳動。心房顫動與老化相關,在台灣盛行率男性為1.4%,女性為0.7%;然而60歲以上病患為4%,80歲以上更達10%。除了高齡危險因子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在開發中國家,瓣膜性疾病與風濕性心臟病也是常見原因。

心房顫動按照持續時間,可分為陣發性持續性以及永久性心房顫動。高培恆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不規律,每分鐘心跳次數可能過快也可能過慢,心臟血液輸出量因而受到影響,會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喘、頭暈等現象。如果心跳過慢或停頓過久,也可能出現昏厥,不過也有些病人並沒有明顯症狀。

心房顫動若是陣發而非持續性發作,一般心電圖可能偵側不到,因此,有時需要安排24小時心電圖、手腕式心電圖甚至植入心律不整事件紀錄器等進一步檢查。
心房顫動如何治療? 控制心跳節律、速度
1、控制心跳節律

可以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心臟電擊整流或使用電氣燒灼術以維持正常的竇性節律。然而抗心律不整藥物的適應症以及副作用,可能效果不盡理想。此時,也可經由導管燒約術來治療。

2、控制心跳速度
完全以藥物控制節律不容易,所以退而求其次以控制心跳搭配抗血栓治療也是常用的策略,使用藥物包括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
預防栓塞這樣做 藥物或左心耳封堵術治療
高培恆醫師說明,目前心房顫動治療的核心就是抑制血栓。心房顫動導致血液凝結成血塊,這些血塊若隨著血流到不同的地方,可能會造成腦中風,甚至腎臟梗塞、腸中風、四腔動脈栓塞。根據統計心房顫動可增加3-4倍中風的風險,因此使用抗凝劑預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可以依照病人的狀況,判斷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然後決定治療方式。
然而,抗凝血藥物同時也增加出血風險,比如顱內出血或腸胃道出血。所幸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對於無法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治療的病人,也可以考慮左心耳封堵術的治療。心房顫動千變萬化,常被忽視!醫師提醒大家應該注意如何發現心房顫動,早期接受專業評估與治療,以及減少各種併發症。

【延伸閱讀】

苦!胃食道逆流「坐著睡」半年! 醫師用針還他臥躺好眠

自體免疫病複雜難察覺 適當治療抗病有望

硬皮症奪命主因 肺纖維化最大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全球有超過3.7億人口罹患糖尿病,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更高達460萬人,平均每7秒就有1人因此過世,衛生署統計,台灣目前糖尿病患人數已超過170萬人,甚至還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在台灣,每天更有25人因糖尿病而死亡,是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的健康議題,而這些糖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心房顫動過去被認為傷害不大,且沒有立即性生命危險,其實這是最容易導致中風的疾病之一。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統計,心房顫動患者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5倍,死亡風險更較一般人多2倍,每3位患者就有1人出現中風,也就是全台約23萬人因為心房顫動,深陷在中風危險之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2013韓國小姐地區選拔入圍名單出爐,引發網友趣味討論,因為前幾名幾乎同一個模樣,有如同一生產線上出來的。開業醫整形外科醫師黃耀主指出,單點施打方式就容易產生撞臉意外,愛美的人可要提高警覺。黃耀主指出,東方人在中段臉的部分輪廓較不鮮明,所以很多女性選擇施打蘋果肌、山根,希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整形在韓國已成為全民運動,日前更爆出選美參賽者個個長像相似讓人瞠目結舌,據國內一家整形外科診所臨床經驗顯示,國人對於整形手術的接受度逐年提高,尤其是自體脂肪移植隆乳手術,竟成為診所內的整形首選,而與往年相比,前幾年幾乎不被國人認同的削骨手術,近幾年由於技術上的進步,接受度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