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明明已經將膽囊切除了,為什麼還有類似膽結石的症狀出現?曾有報導指出一位年近70的男性,一年前因膽結石切除了膽囊,沒想到近期又開始出現右腹部悶痛、腹瀉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這回,竟得了「膽管結石」。

 

10%的患病風險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衛生福利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莊家舜表示,膽囊切除後,若是飲食仍然過於油膩,沒有遵守高纖、低油脂的飲食原則,還是有可能產生膽管結石,約有10%的機率。

雖然已經將膽囊切除了,但肝臟仍會繼續分泌膽汁,當食物進到腸道時會促進膽囊的收縮,並將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以利食物的吸收與消化。因此,這時候如果還是沒有控制飲食,人體依舊容易產生「壞的膽固醇」,使膽管部分產生結石。

臨床上的症狀與膽結石相似,同樣以上腹部、右上腹與右肩的疼痛、噁心想吐等症狀表現,不同的是,膽管結石的黃疸症狀較為顯著,通常能明顯察覺皮膚與眼白等部位呈現黃色的狀態。

 

飲食調整與定期追蹤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莊家舜醫師強調,現代人飲食精緻,膽結石與膽管結石的患者人數更是年年增加,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均衡正確的飲食,保持餐餐有蔬果的習慣,盡量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是最重要的法則。

此外,倘若本身有慢性的膽結石或膽管結石,也不能因為症狀沒有時常發生,就不注意飲食原則,最好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確認結石的問題是否有其他變化,預防引起其他疾病,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2種壞習慣,小心「無膽」人生

右上腹劇痛?小心急性膽囊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最新2019年台北市十大死因揭曉!台北市衛生局今(20)日分析指出,癌症依舊蟬聯48年來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其中十大奪命癌症仍以肺癌連續34年高居第一位,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乳癌竄前2名,來到排名第2位。台北市衛生局提醒,台北市十大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 夏天是酒糟性皮膚炎盛行的季節,尤其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長時間戴口罩皮膚悶熱不透氣,發作的患者比例增加三成,症狀嚴重者,紅紅的臉上長滿丘疹膿疱,不僅可能發癢疼痛,也影響了美觀、交友、求職等人際互動。今夏氣候極端偏熱,6月全台高溫創下百年紀錄,如何保養與避免酒糟形成及復...

閱讀詳情 »

圖/TVBS提供 前總統李登輝2月份時喝牛奶嗆到,擔心引發吸入性肺炎,家屬緊急叫救護車,至今已在台北榮民總醫院留院休養4個多月。雖然意識清楚,但什麼時候能夠出院,連醫生也說不準。「嗆咳」其實是身體退化的重要警訊,吞嚥困難很有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引發致命危機!藝人小Call的婆婆也深受嗆咳所苦!國內網...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提到照胃鏡,不少直覺想到的是檢查時強烈的嘔吐反射反應,但照胃鏡只能選擇接受麻醉嗎?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謝毓錫研究發現,針對接受胃鏡檢查較敏感,有痛苦經驗的患者,只給予少量止痛藥「配西汀(meperidine)」肌肉注射,不需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