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明明已經將膽囊切除了,為什麼還有類似膽結石的症狀出現?曾有報導指出一位年近70的男性,一年前因膽結石切除了膽囊,沒想到近期又開始出現右腹部悶痛、腹瀉等症狀,就醫後才發現,這回,竟得了「膽管結石」。

 

10%的患病風險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衛生福利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莊家舜表示,膽囊切除後,若是飲食仍然過於油膩,沒有遵守高纖、低油脂的飲食原則,還是有可能產生膽管結石,約有10%的機率。

雖然已經將膽囊切除了,但肝臟仍會繼續分泌膽汁,當食物進到腸道時會促進膽囊的收縮,並將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以利食物的吸收與消化。因此,這時候如果還是沒有控制飲食,人體依舊容易產生「壞的膽固醇」,使膽管部分產生結石。

臨床上的症狀與膽結石相似,同樣以上腹部、右上腹與右肩的疼痛、噁心想吐等症狀表現,不同的是,膽管結石的黃疸症狀較為顯著,通常能明顯察覺皮膚與眼白等部位呈現黃色的狀態。

 

飲食調整與定期追蹤

「無膽」為什麼還會結石?!醫生這樣說...

莊家舜醫師強調,現代人飲食精緻,膽結石與膽管結石的患者人數更是年年增加,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均衡正確的飲食,保持餐餐有蔬果的習慣,盡量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是最重要的法則。

此外,倘若本身有慢性的膽結石或膽管結石,也不能因為症狀沒有時常發生,就不注意飲食原則,最好每半年到醫院檢查一次,確認結石的問題是否有其他變化,預防引起其他疾病,得不償失。

 

【延伸閱讀】

2種壞習慣,小心「無膽」人生

右上腹劇痛?小心急性膽囊炎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英美等地都傳出電子煙害。(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電子煙」禍害還在擴大!董氏基金會今(4)日指出,美國CDC最新發布的電子煙嚴重肺病疫情報告,繼上周12人死亡之後,最新死亡人數累計至18人,且各州通報病例亦從805件直接破千,已達1080人;就連向來主...

閱讀詳情 »

▲健康保「胃」戰,第一步得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遠離胃癌風險。(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的統計,每年約新增3700人罹患胃癌,且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胃癌的成因複雜,但國健署分析強調,在胃癌的危險因子當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

閱讀詳情 »

不少人偏好使用中藥調理身體,若有長期服用中藥的需求時,該如何保存藥材以免變質呢?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中藥材建議以冷藏存放,科學中藥應放在陰涼、乾燥處,若是湯劑則最好當日煎煮、當日飲用,以確保藥材的新鮮度。  長期以中藥調理身體時,更應留心藥材存放環境,以確保中藥材與中藥方的品質!陳至奐醫師提醒,...

閱讀詳情 »

大陸從今年8月1日起停辦來台自由行的G簽,各省市陸客團來台限額也大致確定,移民署申辦入台證的大陸客數目明顯下滑。而以往透過自由行方式來台灣從事醫美諮詢與療程的大陸消費者現在都只能望台興嘆,不過在今年邁入十五週年的佳醫美人卻絲毫不受陸客限縮的影響,原因在於不單只做大陸消費者,而是深耕其他地區,例如港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