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走低」726能否降級、解封? 指標出爐!陳宗彥拋出4條件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已經連續22天維持確診個案壓低在兩位數,且今(15)日下午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新增14例本土、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也寫下全國三級警戒以來的單日確診新低,讓7月26日能否「解封」備受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也針對能否降級?拋出4條件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是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上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疫情持續在低點。

陳宗彥回應媒體提問7月26日能否降級、解封?他強調,要不要降級或如何降級,得視7月12日微解封以後的這些「管制措制」、「防疫計畫」、「疫情發展」以及「疫苗接種」而定,這些都是一起綜合評估,非單一面向,會一併思考,至於接續之後的降級都跟防疫計畫能不能落實,得綜合考量。

陳宗彥說,國內在7月12日以後,三級警戒措施採適度開放,這些相關的防疫措施中,包括餐廳或運動場所、場館等,皆要求防疫計畫中必須有萬一發現確診個案時的處置方案,包括留置空間跟動線等,這些能否落實,都與之後能否降級、解封有關。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沒得挑!412萬只想打莫德納的人要失望了 陳宗彥:未來4周只打AZ

【有影】本土新增14例寫三級以來單日新低 好消息!陳宗彥喊疫情持續趨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其實只要脾、肝、大腸、腎四者功能健康正常,癌症,就能終生遠離我們。過去我們在醫學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只看到這個腫瘤,然後就想我怎麼把它殺掉,所以用手術把它割掉,用化療去毒它,用放射線去照它、燒它,反正用各種方法把它殺掉就好,然後藥越用越重,真的把它殺掉,癌細胞死了,人也死了。 如果癌症只是一...

閱讀詳情 »

若癌細胞共生於體內,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生長?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抑制其生長呢? 癌細胞會加速周遭結締組織的老化並能促進發炎反應的發生,最後會經由血管血液中輸送的養分提供能量給這些腫瘤細胞,甚至讓它們能夠轉移擴散到人體其他部位。這個共生的過程,透露出我們的身體會因為慢性發炎,而提供癌細胞養分。隨著年齡增長...

閱讀詳情 »

公園納涼消暑,阿公、阿媽常會口耳相傳一些抗糖尿病心法,但是醫師多方打聽,發現這些心法有許多都是錯誤觀念;想要控制血糖,只要學會如何控制血糖、找出造成血糖高低變化的原因才是正道。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到病房問一問,急慢性併發症或衝急診的,極多數都是被不正確觀念,越搞越糟的受害者。接受自...

閱讀詳情 »

台灣油品食安問題連三爆,再製餿水油對身體的傷害,令民眾憂心,台灣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彥仁指出,油害傷身屬慢性中毒的一種,很難察覺,而中毒以儘速排出為上策,若有明顯症狀,如急性腸胃炎應及早就醫,若無明顯症狀,則可多運動適度排汗,食用紅綠豆、注重消化系統平衡、維持排便正常,避免毒物積存人體。陳彥仁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