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益生菌」常用的這兩菌株恐致抗藥性! 食藥署7月起禁用

▲「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因抗藥性疑慮,7月起禁用於食品原料。(示意照/翻攝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被認為可以增加腸道好菌的「益生菌」是近年最動的保健產品,但吃錯菌可能有反效果!食藥署今(3)日強調,近年科學研究發現,過去常被加在益生菌產品當中的兩株「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恐對救命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因此,國內自7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為食品原料,業者要用必須事先申請通過安全性審核。

衛福部食藥署早在107年11月6日即公告「原料『糞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及『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之使用限制」,7月1日正式生效,以製造日期為準。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表示,「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主要被用在各種益生菌產品當中,亦是常被使用的益生菌菌株,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科學研究顯示,其在人體內會產生抗藥性,吃下肚恐弊大於利。

加上「糞腸球菌」及「屎腸球菌」亦不在目前歐盟的安全菌株清單當中,廖家鼎說,食藥署經專家會議討論過後,認為益生菌數目眾多,不一定要使用有疑慮者,因此決定禁止使用。

廖家鼎指出,新制上路之後,業者若有意要使用這兩株菌,必須要事先申請審查,針對抗藥性、毒性以及安全性等提出完備資料,並經審核過後,才能夠使用,否則就不准用。

照片來源:翻攝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嘴破雖然不是什麼大病痛,但卻相當惱人,到底為什麼會有嘴破問題呢?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嘴破又稱為「口瘡」,是口腔常見問題之一,除了自己不小心咬到之外,缺乏維生素B2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建議可多攝取綠色蔬菜、雞蛋、牛奶等富含維生素B2食材,以幫助讓口腔黏膜修復,或降低口瘡發生的可能。  嘴巴破一...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四期乳癌開刀還有效嗎?最新研究給了解答。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今年合作,分析國健署癌症資料庫中的乳癌病人資料發現,經手術治療的乳癌第四期病人,其5年存活率明顯較沒有任何手術治療者高,以整體存活率而言,手術切除組5...

閱讀詳情 »

根據報導,現代人長期外食,通常飲食上有過油、過鹹、或過甜等問題,吃下許多色素、防腐劑等更是家常便飯,長期的外食也常常引起肝的問題,人體肝臟因具有非常好的再生功能,肝臟就算受到損害都能自行修復再生,但受損達到一定程度時,便容易引發各種肝臟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癌、肝硬化、肝纖維化)等問題,如果是長期...

閱讀詳情 »

根據研究資料,目前葉黃素的補充方式主要分爲兩種:日常生活飲食,與營養保健食品,一般而言,儘量從日常生活飲食中補充最佳,除非在攝取不足或有特別考量如攝取不足則建議可利用營養保健食品來補充,並建議可搭配油脂一起吃,若研磨加熱則可以提高人體的吸收率。 葉黃素通常可在深綠色食物中攝取,搭配油脂一起吃時,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