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第四期乳癌開刀有效嗎? 台灣本土最新研究揭露「保命關鍵」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四期乳癌開刀還有效嗎?最新研究給了解答。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今年合作,分析國健署癌症資料庫中的乳癌病人資料發現,經手術治療的乳癌第四期病人,其5年存活率明顯較沒有任何手術治療者高,以整體存活率而言,手術切除組5年存活率可達5成左右。

研究團隊共蒐集分析自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1947筆的乳癌第四期病人資料,一組過去曾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另一組只做過簡單切片,無做過任何手術治療,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38.2個月。

張耀仁指出,分析進一步合併考量包括年齡、是否做過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變數,最後比較發現,經手術治療的乳癌第四期病人,其5年存活率明顯較另一組高。他強調,原則上,醫師會根據乳癌病理切片再加上影像檢查,判斷為四期,再依乳癌的基因型態判定次分型,而後擬定治療方向。

42歲的李小姐就是一例,3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卻因沒有不適,竟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潰爛還發出惡臭,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惡性腫瘤大小已達15公分,且有肺臟、骨頭及淋巴腺等多處轉移,確診為乳癌第四期。

張耀仁說,一開始李小姐認定自己罹患絕症,已屬末期,拒絕接受治療,但經再三鼓勵後,歷經半年的化療與2年標靶治療控制,腫瘤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狀況穩定,已經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

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50歲以下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而乳癌第四期患者占了其中的5.2%。第四期乳癌指的正是超越乳房及腋下淋巴結的遠端轉移,常見轉移處有骨骼、肺臟、肝臟,甚至是腦部等。

張耀仁說,過去普遍認為,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局部治療,對第四期癌症患者的長期存活應無助益,因此多選擇姑息療法,然而,隨著醫療的進步,包括化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甚至免疫藥物等,除了能大幅改善乳癌第四期患者的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外,也能提高長期存活率,其中也包含了手術治療。

張耀仁提醒,罹患乳癌的婦女應及早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接受治療,千萬別因恐懼耽誤病程,即使罹患第四期乳癌,只要治療得當,仍有機會得到長期良好的控制。而女性過了20歲後,應維持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並留意家族病史,養成規律運動,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並建議年過45歲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可提早至40歲開始。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揭最新財報 「最賺錢醫院」還是林口長庚!最賠錢則是這家

調查曝台灣「中醫粉」有3成 年輕化19歲以下6成因這毛病找中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開始施打武漢肺炎疫苗,不少人擔心打完疫苗後會有身體不適的狀況,除了發燒、疲倦之外,在「皮膚」上也會出現各種狀況,皮膚科醫師就在臉書分享7種常見的反應。包括急性過敏以及延遲性反應,醫師提醒施打過疫苗的民眾,若同時出現太多種反應,又有發高燒的症狀,一定要儘速就醫。皮膚科醫師黃昭瑜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捐贈250萬劑Moderna COVID-19疫苗將於今(20)日傍晚由華航專機運抵臺灣桃園國際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在記者會上,向美國政府與人民表達感謝,有關這250萬劑施打對象,陳時中透露將朝第七類擴大和年齡層往下的兩大方向施打。 陳...

閱讀詳情 »

美國政府捐贈台灣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預計於今天傍晚抵達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推特表示,「多麼壯觀!了不起的友善之舉」他要感謝美國總統拜登及美國國務院對台灣捐助疫苗,強調台美關係堅若磐石。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推文表示,「貨機起飛了!美國捐助台灣的250萬劑疫...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台北報導 根據外電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國持續放緩放寬疫情限制措施,戶外佩戴口罩限令取消,宵禁令也較原定計劃提早10天結束。 Guardina 法國總理卡斯泰(Jean Castex)表示,因為感染率處於8月以來最低位,醫療系統壓力減少,抗疫有所成效,雖然戶外佩戴口罩限令取消,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