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第四期乳癌開刀有效嗎? 台灣本土最新研究揭露「保命關鍵」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四期乳癌開刀還有效嗎?最新研究給了解答。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張耀仁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今年合作,分析國健署癌症資料庫中的乳癌病人資料發現,經手術治療的乳癌第四期病人,其5年存活率明顯較沒有任何手術治療者高,以整體存活率而言,手術切除組5年存活率可達5成左右。

研究團隊共蒐集分析自2011年1月到2014年12月、1947筆的乳癌第四期病人資料,一組過去曾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另一組只做過簡單切片,無做過任何手術治療,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38.2個月。

張耀仁指出,分析進一步合併考量包括年齡、是否做過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等變數,最後比較發現,經手術治療的乳癌第四期病人,其5年存活率明顯較另一組高。他強調,原則上,醫師會根據乳癌病理切片再加上影像檢查,判斷為四期,再依乳癌的基因型態判定次分型,而後擬定治療方向。

42歲的李小姐就是一例,3年前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房有個小腫塊,卻因沒有不適,竟不以為意,直到去年腫瘤擴散到皮膚表層,潰爛還發出惡臭,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惡性腫瘤大小已達15公分,且有肺臟、骨頭及淋巴腺等多處轉移,確診為乳癌第四期。

張耀仁說,一開始李小姐認定自己罹患絕症,已屬末期,拒絕接受治療,但經再三鼓勵後,歷經半年的化療與2年標靶治療控制,腫瘤消去許多,最後再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如今狀況穩定,已經順利回歸職場與家庭。

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資料,50歲以下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而乳癌第四期患者占了其中的5.2%。第四期乳癌指的正是超越乳房及腋下淋巴結的遠端轉移,常見轉移處有骨骼、肺臟、肝臟,甚至是腦部等。

張耀仁說,過去普遍認為,手術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等局部治療,對第四期癌症患者的長期存活應無助益,因此多選擇姑息療法,然而,隨著醫療的進步,包括化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甚至免疫藥物等,除了能大幅改善乳癌第四期患者的臨床症狀及生活品質外,也能提高長期存活率,其中也包含了手術治療。

張耀仁提醒,罹患乳癌的婦女應及早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接受治療,千萬別因恐懼耽誤病程,即使罹患第四期乳癌,只要治療得當,仍有機會得到長期良好的控制。而女性過了20歲後,應維持定期自我檢查的習慣,並留意家族病史,養成規律運動,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並建議年過45歲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若有家族病史,可提早至40歲開始。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揭最新財報 「最賺錢醫院」還是林口長庚!最賠錢則是這家

調查曝台灣「中醫粉」有3成 年輕化19歲以下6成因這毛病找中醫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28歲從事廣告媒體業的陳小姐,因工作需求常常需要上妝,但她沒有保養的習慣,久而久之皮膚狀況越來越糟,為了讓自己形象更好,決定求助醫美快速解決肌膚問題。 沒有保養習慣的陳小姐,從青春期開始,青春痘就是最大的肌膚困擾,也會動手去擠、摳,導至一堆痘疤、坑洞產生。以為只要去皮膚科掛號吃藥,就會讓臉上的瑕疵完...

閱讀詳情 »

▲疾管署評估流感疫苗延後開打不影響流感防疫。(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受世衛組織WHO今年延遲1個月才公布疫苗選株影響,全球流感疫苗供貨大延遲,國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也被迫成為史上最晚開打的一次,得等到11月15日才打得到,外界一直憂慮會不會導致流感疫情大爆發,...

閱讀詳情 »

▲步行是簡易且容易上手的運動之一。(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紀步入50歲後,不少人都開始關注健康、身體保養的議題,但想要快樂老化其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陽明大學、台北榮總、國衛院及富邦人壽合作利用穿戴式健康裝置,蒐集大數據發現,步行看似平凡卻有助身體健康,...

閱讀詳情 »

▲孩子突然不上學了,家長得及時採取行動。(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學都一個多月了,但如果家中小朋友依舊出現拒學、懼學的情況,面對「拒絕上學的孩子」該怎麼辦?臨床心理師提供5大建議,有助於家長打破孩子拒學的惡性循環,除了及時採取行動、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之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