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50歲後不想體力快速衰退 研究發現「每日多走1千步」有效

▲步行是簡易且容易上手的運動之一。(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紀步入50歲後,不少人都開始關注健康、身體保養的議題,但想要快樂老化其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陽明大學、台北榮總、國衛院及富邦人壽合作利用穿戴式健康裝置,蒐集大數據發現,步行看似平凡卻有助身體健康,若每日能多走1千步,相較於1年前其身體衰退速度及行動力減緩風險都能大幅降低約2成。

這項由「陽明高齡與健康醫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啟動的3年合作計畫,針對499名、50歲以上的台灣中高齡民眾為受測對象,結合穿戴式健康裝置,透過大數據蒐集與AI智慧演算分析技術,進一步了解國人老化指標的變化。

該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研究透過AI智慧演算分析,發現中高齡族群的生活型態可分為3個族群,第一類型為「豹型人」,即不分平日或假日,每日平均步數高於1萬步,假日平均步數亦不低於3千步;其次為「貓型人」,平日或假日步數介於3千步至1萬步;最後為「河馬型人」,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假日步數低於3千。

研究指出,台灣中高齡族群多為「貓型人」約占了42%,但仍有近3成為「河馬型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河馬型族群追蹤1年後,其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2%(即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

相反的,勤於步行的豹型人,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且不易造成體脂肪增加(體脂肪增加風險減19%),顯示逐步加強運動強度,或持續累積步行步數,皆對身體健康有正面效益。

陳亮恭建議,步行簡易且容易上手,平常只要提前一個捷運站下車,多走一段路,研究結果就證實,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如果每日能多走1千步,相較於1年前其身體衰退速度預測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

研究團隊同時建議,研究顯示抽菸對「動脈硬化程度」影響遠高於其他健康指標,建議抽菸的民眾拿出毅力與決心勇於戒菸;且睡眠不足者,較易出現有肥胖、免疫功能失調等不良健康狀況,也須格外重視與留意,並尋求醫療專業管道解決根本問題。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翻攝自疾管署)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累計確診42例,目前已有12人順利治癒出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更宣布,以第27例80多歲老翁為指標性個案的新北家庭群聚正式結案,包括其太太、2名兒子、11歲小孫子及非法外籍看護的相關接觸者均已採檢完畢,全數陰性,已認定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戴口罩的年輕人,在門診等候區滑著手機,進入診間馬上焦急的詢問:「醫師,我這幾天尿尿時感覺灼熱疼痛,分泌物也比較多,上網google好像是……」醫師仔細詢問病史後,判斷需進行身體檢查,年輕人一脫下長褲,醫生發現內褲上沾有許多黃白色的膿...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起的院內感染,短短數日內,確診人數還在增加、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再添1例相關確診個案,為「同病房不同病室(即同一樓層相鄰的不同房間)」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在回應是否考慮「封院」一事上,陳時中強調,基本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自中國、香港、澳門、韓國、義大利及伊朗等6個疫區返台的民眾須進行居家檢疫14天,從機場到家裡,交通問題如何不成為防疫缺口是一大挑戰,中央流行 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執行「居家檢疫者自機場返家交通方案」,將以機場排班計程車及租賃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