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50歲後不想體力快速衰退 研究發現「每日多走1千步」有效

▲步行是簡易且容易上手的運動之一。(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紀步入50歲後,不少人都開始關注健康、身體保養的議題,但想要快樂老化其實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陽明大學、台北榮總、國衛院及富邦人壽合作利用穿戴式健康裝置,蒐集大數據發現,步行看似平凡卻有助身體健康,若每日能多走1千步,相較於1年前其身體衰退速度及行動力減緩風險都能大幅降低約2成。

這項由「陽明高齡與健康醫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啟動的3年合作計畫,針對499名、50歲以上的台灣中高齡民眾為受測對象,結合穿戴式健康裝置,透過大數據蒐集與AI智慧演算分析技術,進一步了解國人老化指標的變化。

該研究計畫主持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研究透過AI智慧演算分析,發現中高齡族群的生活型態可分為3個族群,第一類型為「豹型人」,即不分平日或假日,每日平均步數高於1萬步,假日平均步數亦不低於3千步;其次為「貓型人」,平日或假日步數介於3千步至1萬步;最後為「河馬型人」,平日走的步數低於1萬步,假日步數低於3千。

研究指出,台灣中高齡族群多為「貓型人」約占了42%,但仍有近3成為「河馬型人」,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河馬型族群追蹤1年後,其認知功能衰退風險增加52%(即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

相反的,勤於步行的豹型人,1年後身體衰退速度減少28%,且不易造成體脂肪增加(體脂肪增加風險減19%),顯示逐步加強運動強度,或持續累積步行步數,皆對身體健康有正面效益。

陳亮恭建議,步行簡易且容易上手,平常只要提前一個捷運站下車,多走一段路,研究結果就證實,每日平均步數增加,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與認知衰退風險,如果每日能多走1千步,相較於1年前其身體衰退速度預測可減緩19%,行動力減緩風險亦降低23.5%。

研究團隊同時建議,研究顯示抽菸對「動脈硬化程度」影響遠高於其他健康指標,建議抽菸的民眾拿出毅力與決心勇於戒菸;且睡眠不足者,較易出現有肥胖、免疫功能失調等不良健康狀況,也須格外重視與留意,並尋求醫療專業管道解決根本問題。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清明之後氣候多變,早晚溫差極大,感冒人數眾多,而腸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建議,熱性體質的小朋友應多吃西瓜、香瓜、哈密瓜、苦瓜、白蘿蔔、白菜等清涼食物增加抵抗力。 陳建仲指出,腸病毒是中醫溫病疫癘的疾病,屬於風熱型感冒,主要受天氣溼熱或氣候轉變引發,症狀...

閱讀詳情 »

男人一夜勃起幾次算正常?根據研究顯示,陰莖出現勃起有3種情況:(一)是反射性勃起,通過直接刺激性器官局部引發陰莖勃起;(二)是心因性勃起,無須刺激性器官,僅需通過性幻想、情色圖片視頻等視覺刺激便可引發勃起;(三)即為夜間勃起。健康男性每晚可有4至6次自發勃起,年輕人次數更為頻繁。 中醫師楊永榮表示...

閱讀詳情 »

歷年來,公費流感疫苗都是三價疫苗,然而,為提升疫苗對民眾的保護力,衛生福利部宣布自108年起,公費流感疫苗將全面轉換為四價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的變異性大,因此需每年定期接種流感疫苗,以提升身體的保護力。然而,過去礙於經費限制,公費流感疫苗皆為三價疫苗,保護力不如四價流感疫苗;民眾若想提高疫苗的保護...

閱讀詳情 »

有些媽媽會在產後進入一段低潮期,而另一半或是家人朋友們,扮演了關鍵的輔助角色。留意媽媽的心理狀態,並做好正確的陪伴方式,能協助媽媽遠離產後憂鬱。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指出,懷孕前後,女性荷爾蒙會產生大幅變化,容易讓媽媽的情緒產生較大波動,再加上要適應擔任照顧者的角色,累積照顧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