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院內感染5天確診7人失控? 陳時中駁封院可能性「現在是乾淨的」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起的院內感染,短短數日內,確診人數還在增加、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公布再添1例相關確診個案,為「同病房不同病室(即同一樓層相鄰的不同房間)」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在回應是否考慮「封院」一事上,陳時中強調,基本上認定「醫院現在是乾淨的」,但需要時間釐清感染源。

2月28日公布的第34例(50多歲退休婦)引發的北部院內感染,目前已經累計1傳6,包括其20歲多歲女兒(第41例),到50多歲清潔工(第35例)及3名護理人員(第36例到第38例),跟今日發布的50多歲陪病家屬(第42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各大醫院已經嚴格執行分艙分流,所有場域清潔消毒,以該發生院內感染的病房為例,第一時間不但馬上清空、消毒,全部關閉,且所有病人都移到隔離病房,基本上他認定醫院現在是乾淨的。

由於該起院內感染迄今找不到明確的感染源,就連確診個案彼此之間究竟是誰傳給誰?也尚無法釐清,但陳時中說,釐清之前,並不影響現有作法,因為確診的清潔工是固定在急診工作,沒有在各樓層跑來跑去,只是還需要時間來釐清。他表示,會量力而為,把資源做最好分配,但目前已知的要先首好,守住這個圈,不會輕言放棄。

陳時中也回應有媒體屢屢質疑國內檢驗能量不足一事,強調一定會量力而為,目前通報跟採檢的門檻已經放得很寬了,否則以後連咳一下嗽、正常人都要來篩檢,這不太可能,目前只要醫師專業上有懷疑就可以採檢,量能已經放得很大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第36例的護理人員是目前第34例、第42例共同的交集,因為其曾照護第34例,也與第42例有過短暫互動接觸,目前已經擴大採檢,針對不同病室、沒有直接接觸的病人及陪病家屬都回過頭去檢驗,出院者也繼續追。

張上淳解釋,追查感染源頭不是只為了解釋指標性個案怎麼染病的,更重要的是,擔心源頭會不會傳給其他人,所以要盡最大努力去找到,確保不會有漏網之魚在社區傳給他人,這是要努力的目標。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院內感染再有壞消息1傳6! 「同病房不同病室」的陪病太太也確診

首起院內感染最新1傳5了! 源頭是清潔工?退休婦?指揮中心回應了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張宇翔/雲林報導 雲林基督教醫院前進莿桐鄉埔尾村提供民眾就醫服務,家庭醫學科王律凱醫師率領護理師、藥師等醫療團隊自110年8月起至埔尾村辦理無醫村醫療服務至今服務半年, 除了讓在地居民就醫更加便利,亦提升當地居民整體醫療品質,深受當地居民讚賞。 王律凱醫師表示本院就診病人大都是老年人居多,醫療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羅驊鋒 / 台北報導 醫療福音!倡導民眾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是目前政府和衛生部積極推動政策,唯部分民眾有心施打疫苗引發各種副作用,全心醫學聯合診所推出「全心醫學健康管理:新冠疫苗副作用公益諮詢」服務,為接種mRNA疫苗的民眾提供諮詢與檢查,以排除心血管受疫苗的影響。 新冠疫情影響下,政...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整理 資料來源/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ADI) 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的最大危險因子就是"年齡增長"。有20幾個基因會影響一個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E型載脂肪蛋白基因(APOE,Apolipoprotein E Gene)是第一個被發現會增加人患阿茲海默風險的基因。一般來...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賴博政中醫師60歲的李伯伯長時間晚上睡不好,常常是睡夢中突然有尿意,只能便急急忙忙得想去上廁所,站在小便斗前卻無法順利解尿,有時需要數分鐘才能解尿完畢,總覺得上廁所上不乾淨,小便斷斷續續,出門在外不方便,而在家睡覺時甚至一晚有時候起來6-7次,卻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