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肛門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Duo-laser hemorrhoidoplasty (LHP) 是一種使用很小(約0.2cm) 的手術傷口,就可以解決病人痔瘡困擾的一種新型治療方式,明顯降低術後疼痛與快速恢復正常生活是其優點,長期效果並不亞於傳統治療。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需在病人肛門進行多處痔瘡組織切除(如下圖),肛門處的創傷及縫合都會造成病人巨大的疼痛,多處肛門傷口也將增加感染機會,尤其在術後排便的撕裂感更令人難以忍受。然而,使用新型雙極雷射治療痔瘡的原理與傳統手術完全不同,並非去破壞肛門組織,而是利用雷射激光去重建肛門環境,進而達到痔瘡治療的目的。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使用了6 mm 的雷射光纖 (下圖左),從肛門外側垂直於黏膜插入痔瘡組織內進行激光治療 (下圖右,也可參考Biolitec公司提供的動畫)  ,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單脈衝 1470 nm的二極管激光會將痔瘡細胞內的水分蒸發(下圖) ,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進而造成痔瘡組織萎縮,以及周圍組織的凝固,並進一步降低痔瘡血流灌注;從下圖術後的病理切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痔瘡黏膜下層的組織因激光影響而重回緊實與凝結,進而造成肛門組織不再脫垂與腫脹,達到消融痔瘡的目的。也因為雷射激光所影響的範圍都在痔瘡內部組織,外側還有完整的肛門黏膜層保護,隔絕糞便,所以才會明顯減少疼痛與術後感染,恢復迅速。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臨床使用發現,術後隔天病人疼痛指數大都很低,約1~3分,大多病人出院後隔天即可恢復上班上課,肛門術後腫脹感大多維持3~6天,減少病人感染併發症的發生。另外在臨床的統計上發現,約接近7成的病人只需要回診一次,就不須再復診治療。

 

以下是痔瘡治療前後肛門的差異,透過術後的照片發現痔瘡已經縮小,然而以雷射治療痔瘡還有另一個特性,於術後4~6星期內,患處還會持續地萎縮,因此隨著時間過去,病人會享受到更好的治療成果:

 

原本第三度痔瘡病人,每次排便痔瘡必定脫垂,經LHP治療後成果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嚴重第四度痔瘡病人,合併巨大外痔贅皮,經 LHP及部分贅皮切除後治療成果

【張伸吉醫師】《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談談原理及臨床成果

提供民眾的建議

新型雙極雷射痔瘡手術效果好、疼痛少,除了評估施打位置、給予激光能量的多寡、是否合併贅皮手術切除,還須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與配合度等,這些都需要施行醫師豐富的雷射治療經驗,建議有需求的民眾能夠先諮詢經驗豐富的肛門直腸專科醫師再來進行此項新技術治療,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結果。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

相關推薦

▲國健署提供放暑假,孩子的視力保健不能放假。(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想孩子從小戴眼鏡,成長過程這兩個「危險時期」家長務必要留心!國健署最新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升小一、小二暑假,這兩個時期堪稱是國內幼兒罹患近視的高峰,近視盛行率皆呈現恐怖的倍數成長,且年紀越...

閱讀詳情 »

跌倒擦傷、刀片割傷、甚至是手術過後,儘管傷口早已癒合,皮膚表面卻總是會留下疤痕,到底是為什麼呢?聖仁皮膚科鄭嘉琪醫師表示,疤痕是皮膚新生膠原蛋白以癒合創傷所留下的痕跡,皮膚會留下明顯疤通常是因為傷及真皮層以下或是傷口反覆發炎所致;若想減少疤痕問題,建議可視傷口類型使用人工皮以減少皮膚表面的水分散失、...

閱讀詳情 »

▲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適度運動及飲食調整也有助改善過敏體質。(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過敏族群眾多,國內最新一項相關調查更發現,近3年常見引起民眾過敏的主要原因就是「吸入型敏感」,醫師評估前3大主要過敏原就是塵蟎、家塵以及空氣懸浮粒子,除此之外,氣溫劇烈...

閱讀詳情 »

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國人兩性十大癌症死因,肺癌、肝癌、大腸癌穩居前三,提醒民眾勿忘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期能及早發現病灶!  107年女性十大癌症死因排序為:1.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9.3 人)2. 肝和肝內膽管癌(死亡率:每十萬人口 22.3 人)3.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