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本土+8822!單日驚爆一本土、一境外2死 5旬男自美返台「在家昏迷不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范綱儀/台北報導

離萬例越來越近!本土確診人數單日衝上8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892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822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8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新增2例死亡。死亡個案為一本土、一境外,本土死亡個案為70多歲男性,有癌症病史,打過二劑疫苗,4月13日因列接觸者採檢陽性,死因為癌症轉移多重器官衰竭、新冠病毒感染,有肺炎及接受過瑞德西韋治療,最後採安寧治療。

另一名死亡個案則為50多歲男性,本國籍,自美國入境,本身有癌症、心臟病史,4月16日落地採檢陰性,隔日因咳嗽、流鼻水、嘔吐、頭痛等症狀就醫採檢,等待結果時,自動離院返家,4月18日確診,4月19日於住家經家人發現昏迷送醫,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今日新增8822例本土病例,遍布全台22縣市,人數最多仍是新北市,單日就新增3241例,其次依序為台北市1892例、桃園市1452例、基隆市476例、台中市356例、高雄市268例、花蓮縣237例。

中重症患者部分,今日新增16例中重症患者,包括一名中症轉重症、也是今日死亡者,另外新增14例中症患者。

2重症患者,一人為80多歲男性,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癌症病史,打過三劑疫苗,有肺炎併呼吸窘迫,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瑞德西韋治療;另一人為十多歲女中學生,沒接種過疫苗, 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病史,有肺炎併呼吸窘迫,使用氧氣面罩及瑞德西韋治療。

14例中症患者,年齡分布20多歲到90多歲,2人沒打疫苗,3人打過一劑,4人打過二劑,5人打過三劑。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已有132例,包括中症120例、重症12例(5人死亡);國內輕症及無症狀比率仍較高。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40歲熟女拚生子一直沒動靜 一查竟罕見「子宮一分為二」

4歲童老拉肚子、牙齒全蛀光! 醫揪禍首「家長嚼碎食物餵孩子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般人是沒事多喝水,但醫師提醒,對於多囊腎患者而言,不多喝水極可能出事。(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遺傳到俗稱「泡泡腎」的多囊腎,在台灣,竟有一群病人曾一度只能每天督促自己猛灌大量白開水下肚,以求能延緩自己走上洗腎一途的時間,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正...

閱讀詳情 »

▲遺傳「多囊腎」上身,不敢、不願生育,常成為患者最大的遺憾。(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陳鈞凱、張華安、吳亞樺/專訪報導 害怕生下一輩子註定要洗腎的娃娃!今年34歲的阿成(化名),25歲時因為突發高燒、腰痛,這才發現自己竟有俗稱的「泡泡腎」,最終難脫洗腎命運,也因為這一種最常見的遺傳...

閱讀詳情 »

▲結石卡在不同位置,可能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反射痛。(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體疼痛難耐,竟是體內有「石頭」在作怪!門診有40歲出頭男子,陰囊、陰莖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隱隱發痛,但既沒撞擊到,近期也沒有騎腳踏車,擔心自己是不是「整組壞光光了」急忙就醫,醫師一驗...

閱讀詳情 »

▲有特殊體質的人服用磺胺藥,發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提高49倍。(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具抗菌和消炎功能的磺胺藥,普遍被用來當作抗生素或治療許多發炎性皮膚疾病,儘管是老藥,卻有其不可取代的功能,長庚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約有5分之1的台灣人帶有基因型「HLA-B...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