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9成人復發全在這時間點!打破胃癌「三年魔咒」開完刀化療不能少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中報導

胃癌病人開完刀,才是真正的挑戰開始!原來臨床統計發現,有高達9成的胃癌復發全集中發生在手術後的第三年,明顯一波高峰期,如何擺脫這「三年魔咒」威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表示,目前在亞洲最標準作法是胃癌手術後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吃滿一年口服療程,可有效預防復發。

胃癌在台灣的發生率、死亡率皆不低;更大的警訊是,國人胃癌5年存活率只有3成,遠低於鄰近的日本、韓國,未能早期發現正是造成台灣人罹患胃癌後低存活率的禍首。

胃悶、胃痛、脹氣、打嗝等等,彭正明強調,多數的早期胃癌症狀沒有症狀,不易被察覺,即使冒出症狀,又因為與一般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常見胃病相似,民眾常把大病當成小病,自行購買成藥,以為症狀當下緩解了就沒事了,等到連胃藥都壓不住時,一就醫檢查往往為時已晚。

數字反映現實,2018年統計資料就指出,國人確診胃癌,第一、二期病人占比各有23%及16%,但歸類晚期胃癌的第三、四期病人合計超過半數(56%),單單第四期就高達33%。

彭正明說,目前臨床治療準則,第一、二、三期胃癌會進行手術,關鍵在於,越早發現、預後越好,早期胃癌手術後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但第二、三期胃癌的病人,手術後約有4成會在5年內復發,「切乾淨又長了回來」、「甚至轉移出去」,尤其術後3年更是復發高峰期,約有9成的人復發是在這段時間內。一旦復發成為晚期胃癌,平均存活少於1年。

彭正明強調,此時化療就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標準作法會讓第二、三期的病人接受術後輔助性化療,尤其在健保給付自1999年起就在日本開始被廣泛使用的胃癌術後口服化療藥物後,應用更為普遍,只要吃足、吃滿一年療程,相較傳統治療,可有效預防復發,同時兼顧生活品質,研究也顯示,相較於對照組,整體存活期可提升10%。健保去年12月起也給付另一口服新藥用於轉移性胃癌的第三線治療,將讓病人有更多治療選擇。

手術、化療、營養調控!彭正明指出,是胃癌病人保命的鐵三角,只要一步一步與有經驗的醫師配合,台灣胃癌治療不但與國際接軌,表現甚至名列前茅,吸引不少國外醫師來台取經,就算是第四期的病人,也有希望藉由口服化療、針劑化療、熱灌注化療或免疫藥物、細胞治療的合併療法,一舉「降階」,回到第三期,增加治癒希望,重點只在務必要站出來治療。

彭正明提醒,胃癌只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除了根除致癌重要因子的幽門桿菌,少菸酒、少吃醃漬、燒烤及亞硝酸鹽類食品之外,他還建議民眾年逾40歲以後,可以自費定期接受胃鏡篩檢,一旦長期有腸胃道不適症狀、消化不良者也應盡速就醫檢查。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部桃19日正式復工 但染疫「2人仍危急」1人甚至靠葉克膜搶救

陳時中再祭「新天網」滴水不漏 碰過確診者App自動紀錄、發警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加碼捐贈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即將在7月1日開打,第一批110萬劑的分配原則出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9)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公布,將以3類人為優先;至於也同步開放接種的雙北外送員、保母、國道客運司機等第7類人員則得由造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屏東縣出現國內首見的Delta群聚感染事件,疫情是否能快速圍堵下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9)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表示,針對屏東枋寮出現印度Delta變異株,不排除一周內可能再檢出相關病例,已建議屏東縣收治確診者時,一人一室為主。 屏東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三度延長,過去這一個多月以來,不少人已經習慣進入公共空間之前先拿出手機掃一下「簡訊實聯制」,認為有助於政府疫調,沒想到現在卻傳出有地方政府抱怨簡訊實聯制無用,真想做疫調時派不上用場。指揮中心今(29)日強調,簡訊實聯制只能顯示什麼時間點、到了哪裡兩項,只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未解除,但夜市先一步「微解封」有望嗎?針對地方傳出有意針對夜市部分陸續微解封,恢復營業,甚至有攤商喊出今(29)日就要重開業一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地方政府檢討相關場所,還是得依照統一的規範為基準,該報給指揮中心的還是要報給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