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李佳穎醫師】肺癌的進階檢查-認識支氣管鏡切片

【李佳穎醫師】肺癌的進階檢查-認識支氣管鏡切片

淺談肺癌

過往大家聽到肺癌,就會直覺認為這是吸菸者的疾病,只要自己不菸不酒肺癌似乎就不會找上自己,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沒有抽菸而得到肺癌的例子。事實上,肺癌有許多類別,臨床上會先區分是否是非小細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或者是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而非小細胞癌又可以再區分為肺腺癌(Adenocarcinoma)與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吸煙者較容易得到的癌別為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為主,而最令人擔心懼怕的就是不抽煙也可能得到的肺腺癌。

 

X光顯示異常陰影

相信許多人,在健檢時都會照上一張胸腔X光片,這是個便宜又快速的檢查方式。但如果這時候在片上顯示有異常陰影該怎麼辦呢?根據臨床上的經驗,通常在可以胸腔X光片可以看見病灶時,病灶大小多已在1 cm以上,因此保險起見,這時候醫師通常會請您再去接受電腦斷層掃描的檢查確認病灶的大小、性值、位置。因為肺癌需要檢體做病理學上的確診,當醫師無法完全排除惡性的可能時,此時就會再請您進一步接受切片檢查。而臨床上有許多的切片方式,如:支氣管鏡切片、影像導引切片或手術切片等等。如果不幸病理診斷確定,醫師才能進行後續的分期,以及根據腫瘤種類和期別為您安排最好的治療方案。

 

大概認識完肺癌的臨床處置後,我們就來談談今天的主題,支氣管鏡切片吧。

 

認識支氣管鏡在臨床的應用

支氣管鏡,是一種支氣管內視鏡檢查,就像大腸鏡或者胃鏡一般,我們需要將內視鏡鏡頭藉由口腔、咽喉進入氣管、支氣管進行檢查。若檢查過程中發現,若有可見的可疑病灶,可以使用細針抽吸、組織刷拭或切片以供微生物學、細胞學或病理檢查。 因此支氣管鏡是個可以結合檢查、治療等功能於一的處置。

 

臨床上常見的支氣管鏡檢查列舉如下:

1.一般支氣管鏡切片:支氣管鏡進入氣管系統後,如發現可疑病灶,可在支氣管鏡下,使用活體切片鑷子進行切片,送交病理鑑定以供進一步診斷。

2.自體螢光支氣管鏡切片 :有些時候,我們肉眼見不到組織等級的粘膜病變,因此螢光變化可以輔助我們針對早期病變偵測。

3.支氣管鏡超音波導引肺腫瘤切片檢查:這項檢查所使用的支氣管鏡與一般支氣管鏡不同的是其前方配有一更細小的超音波探頭,可以深入並且看見原本無法企及的小支氣管以及氣管外的血管以及淋巴組織,也可以同時搭配細針做抽吸。

4.經支氣管胸腔蹤隔腔超音波術合併縱膈腔的淋巴結細針抽取術:肺癌的淋巴結是否有轉移對於癌症的期別影響很大,由其是在縱膈腔的淋巴結更是我們首要需要檢查的地方,而以往傳統需要動大手術才能夠取得淋巴結,現在只要利用上述的支氣管鏡超音波導引技術便可以抽吸我們欲採檢的淋巴結而達到相同的效果。

 

其實不只做診斷,支氣管鏡也可以用於治療,如:支氣管冷凍治療術、支氣管內電燒術、支氣管內支架置放術、移除氣管內異物。

 

支氣管鏡的術前注意事項

術前需要禁食,這是為了避免檢查過程中,因為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緣故。

 

支氣管內視鏡的風險

所有的內視鏡檢查都有一定的風險,這些在術前會由您的醫師告知。那有什麼樣的風險需要我們來注意呢?我們可以由下面幾項來做分類討論:

麻醉、鎮靜過程所產生的傷害

在施行支氣管鏡中對於肺部產生的傷害

施行前即有系統性疾病者

 

麻醉、鎮靜過程所產生的傷害

在置入支氣管鏡前醫師會在咽喉處施以局部麻醉,以降低咽喉部的嘔吐反射。而對於麻醉藥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是很很難預防的,如:過敏、痙攣、換氣不足,不過大多數醫院都具備有完整的緊急補救能力,發生的機率也很低。另外。也有極少數患者可能因為對於麻醉藥物的不良反應中,產生暫時缺氧,而導致躁動、短暫的幻覺等。

 

施行過程中對於肺臟的傷害

支氣管鏡檢查對於肺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氣胸、出血、血痰、肺炎等。根據統計,發生氣胸的機率在只單純做支氣管鏡為0.4%,而若有進行較侵入性的處置如:切片,則可能會上升至4%。而出血率在單純只做支氣管鏡者為0.2%,而若有進行切片組織刷取等,則可能上升至2.1%。但是大部分的出血大多只是少量,1-3天內可能會出現血痰的症狀。

 

施行前即有系統性疾病者之風險

統計發現有高血壓的患者在做完支氣管鏡後的確可能會有較高的風險發生中風,因此對於高血壓的病患,在檢查前還是要維持高血壓藥物的服用。另外,若是本身有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在做支氣管內視鏡前需要暫停服藥,而暫停服藥期間可能會導致血管疾病的復發,如: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肺動脈栓塞等。

 

若產生併發症症該怎麼辦?

若不幸發生以上的術中或術後併發症,則需要依照所產生併發症的種類去做治療處置。若是因為感染而產生肺炎,則可能需要住院進行抗生素的施打。而若是發生氣胸時,則可能需要進行抽吸或者是置放引流管。而大部分較常見的病發症如咳嗽、咳血和發燒等,也大多是可以自癒的,只要觀察幾天症狀可能就會消失,而不需要特別治療。

 

做與不做之間的選擇?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支氣管內視鏡切片都有一定的理解。相信不少人還是會對於是否要進行侵入性檢查有些疑問。如果選擇不去做支氣管鏡檢查,可能會需要面對疾病症狀無法緩解、耽誤疾病診斷、延宕治療時間等。因此若是在臨床上有需要做支氣管檢查的必要,建議還是要接受檢查,並且與您的主治醫師密切討論其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及術後的追蹤等等。另外,若是真的有無法進行支氣管鏡的因素,也還是請您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替代方式可以解決,如:胸腔超音波導引、電腦斷層導引之侵入性檢查等等,並且接受進一步的評估。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

相關推薦

針對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發言人莊人祥更新施打AZ疫苗人數,昨日新增2509人、回補206人,共累計45387人;另新增12起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有11件屬非嚴重,一件為其他疑似嚴重不良案例,為40幾歲女性,在接種當天左側麻痛,並因肢體無力跌倒腰痛,至急診就...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1日起開放牛津AZ疫苗自費接種,可至全台31家醫院預約施打,掀起全台預約接種潮。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拍板,決定再釋出1萬劑自費AZ疫苗,供民眾接種。首批AZ疫苗自3月22日起公費接種,但因接種人數不如預期,指揮中心拍板釋出1萬劑AZ疫苗供民眾自費施打。不過,在短短幾天,全台31間醫...

閱讀詳情 »

中華航空貨機機師連環爆確診COVID-19,已累積9機師加1親屬染疫。疫情指揮中心今召開記者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公布,新增1例本土確診病例,案1111,為澳洲驗出陽性機師及案1090之同住家人。周志浩說明,案1111為印尼籍40多歲女性,近期無出國史,今年4月21日匡列為居家隔離接觸者,當日及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