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罕病孤獨路2】立法之路艱辛 病友只得背水一戰

【罕病孤獨路2】立法之路艱辛 病友只得背水一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總有些小生命、帶著先天性疾病誕生於家庭,無依無靠的罕病患者,需要有立法的保障,終於在西元2000年,《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通過,從草案進入立法院到三讀通過,僅花費42工作天,創下國內立法先例,也讓台灣成為繼美、日、澳、歐盟之後,全世界第5個為罕病建立制度、更是當年對於罕病特有「防治概念」的國家,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女士、共同創辦人曾敏傑先生、董事長林炫沛醫師,及其團隊與立法委員的戮力同心,才有此今朝。

國內沒藥醫 不得不散盡錢財赴美取藥

1990年,林炫沛醫師於美國耶魯大學人類遺傳學系進行研究型醫師訓練,當年創辦人陳莉茵的兒子也是罕病患者,不惜散盡千金前往美國,希望能取得救命解藥返國,疲於奔命只願為孩子尋得生機,於是與林炫沛醫師取得聯繫,展開一連串的奇幻旅程。

陳莉茵的兒子必須終身服藥,由於藥物無法取得健保給付,於是移民美國。直到1998年,孩子的罕藥遲遲未有消息,便向當年衛生署長詹啟賢致信陳情,沒想到應允協助,並順利取得第一份健保給付的罕見孤兒藥品,使她下定決心要為罕病病友們做出更多貢獻。於是,陳莉茵積極聯繫病友家屬與醫師,包括曾敏傑教授、林炫沛醫師等人,籌備成立罕見疾病基金會,也期盼透過立法保障病友。

蕭仁豪的故事 成功凝聚全台力量

林炫沛醫師憶起當年在立法過程,舉辦不少公聽會,也需要病友家屬挺身而出,但在那個保守年代,罹患罕病如同怪病,家醜不可外揚,不過,一位罕病患者蕭仁豪及家屬,卻願意拋頭露面,不惜為廣大的病友權益背水一戰,當年蕭仁豪的故事轟動大街小巷,喚起並凝聚全台重視罕見疾病。

蕭仁豪的母親生下五個孩子,其中三位罹患罕見的高雪氏症,林炫沛醫師回憶,其中兩位孩子已去世,只剩蕭仁豪,若無積極治療,脾臟、肝臟無止盡腫大,隨時可能引發大出血,造成七孔流血而走到人生終點。當年美國有藥,但是天價費用,不得不讓當年僅13歲的蕭仁豪站出來,懇求大眾救他。

【罕病孤獨路2】立法之路艱辛 病友只得背水一戰

▲1998年為搶救高雪氏症男孩蕭仁豪(右) ,
召開記者會籲大眾正視罕病患者權益,圖左為林炫沛醫師向媒體說明。
來源: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

當時引發廣大媒體關注,陳莉茵、曾敏傑則全力奔走,替他爭取救命藥物,民間、官方愛心聚沙成塔,效應如漣漪般陣陣擴大,歷時8個月募得千萬基金,蕭仁豪亦成為台灣第一位成功獲酵素療法的患者,如今他已平安長大,從事電腦繪圖、舞台設計的工作。而罕見疾病基金會在次年(1999年)6月6日順勢成立,並於隔年(2000年)1月14日三讀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是為保障患者醫療照護權益的特別專法。

走在孤獨的路 只為讓病友再也不孤獨

法國著名華裔藝術家常玉,其中一幅傑作《孤獨的象》,畫中大象有如於荒煙蔓草間行走,孤獨樣態令人刻骨銘心,就像蕭仁豪的故事、基金會的成立與立法的過程,罕病患者與家屬相當孤獨,但他們的意志卻如同大象堅忍不拔,獨自行走這條漫漫長路上,終於被社會大眾看見,為現今台灣的進步奠下基石。

【延伸閱讀】

遺傳性罕病FAP醫藥費年逾百萬 病友急盼健保給付

6旬嬤晚年罹遺傳性罕病 子孫結婚生子的夢想破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人工血管座是每個癌友驕傲的徽章!」這是參加「癌友視角」隨手拍活動的癌友心聲,也道出了他們樂觀的生命力。SNQ品質標章與台灣癌症基金會12月7日將舉行癌友視角得獎作品頒奬典禮,將獎狀及獎金頒發給經二萬網友票選出的九個最高人氣作品,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和已故抗癌鬥士美少女Do...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備受國內醫療護理機構重視的認證機制‐「SNQ國家品質標章」,今年的醫護服務認證名單和獲獎結果正式發布!207個團隊日前(12/5)接受表揚,其中17個單位更獲頒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合計2金5銀10銅的獎項,金獎由醫院類的林口長庚口腔癌團隊及護理類的臺北榮總醫材供應團隊奪得。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年近七十的男性,九年前確診為肺癌,起初接受化學治療,4年後因身體產生抗藥性,透過基因檢測確定為ALK陽性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即開始使用第一代ALK抑制劑,雖有穩定控制病況,但在最近的例行檢查時發現腦部有腫瘤轉移,隨即改以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使用後3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正值秋冬交替,氣溫變化大,許多民眾腸胃敏感容易有腹痛、腹瀉或脹氣的情形發生,若上述症狀每天持續四週以上都無緩解,甚至伴隨著體重減輕、發燒、血便,就得格外留意,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揪出「腸」出狀況者! 反覆腹痛、腹瀉、血便治不好要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又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