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愛母親節】高齡產婦易患子癲前症 身體出現4狀況要當心

【關愛母親節】高齡產婦易患子癲前症 身體出現4狀況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7歲蔡小姐懷孕32週時,因頭痛及血壓高赴醫檢查,確診為子癲前症,醫療團隊安排她住院安胎,後因胎兒心跳出現不穩,決定緊急剖腹產,寶寶出生時僅1345公克,由於器官尚未發育完整,歷經插管治療、器材輔助呼吸等過程,44天後順利長到2200公克順利出院,成長曲線與同齡孩子無異,讓父母感恩不已。

子癲前症因胎盤功能失調所致 10 種人最常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子癲前症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也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是產科醫師最難纏的敵人」。

早產兒健康問題多 需綜合性照護避免感染風險

幸好在醫療團隊的照顧下,寶寶順利誕生,但因出生週數僅32週,體重1345公克,心、肺、腸胃等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需靠呼吸器輔助呼吸,且早產兒最常出現腦部出血、肺部呼吸問題、心臟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閉,以及抵抗力不佳被細菌感染等風險,特別需要新生兒科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營養師等綜合性照護。

台灣早產兒發生率為8-10% 出現4狀況要提高警覺

經醫護人員悉心照顧44天後,巴掌天使體重成長至2200公克,達到可離開保溫箱的標準,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林鴻志強調,早產兒是指滿24週,但未滿37週出生的嬰兒,相較於足月出生嬰兒,存在較多疾病風險,如神經系統表現較差、有凝血功能障礙、呼吸不規律、腸胃蠕動能力弱、免疫系統低下等後遺症;以台灣為例,每年早產兒發生率為8%到10%,體重1000公克左右的早產兒存活率約8成,出生後須仰賴堅強的醫護團隊,才能順利長大出院。

林鴻志補充,產婦高齡化、壓力大、小媽媽等,都是早產原因,而且早產兒比例也提高,提醒有腹痛、腰痛、出血、裡急後重的排便感都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咳嗽、喉嚨癢、流鼻水,這是過敏?感冒?還是新冠肺炎?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許多民眾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而疑神疑鬼,擔心染疫,建議先靜下心來,紀錄症狀的時間、頻率,如果需要就醫,可以嘗試通訊視訊看診,減少感染風險。 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指出,依照症狀出現的時間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肺阻塞主要是因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造成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包括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等都可能埋下誘發致病的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表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一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又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講到端午節,不免俗的會想到一些傳統習俗,像是為了趨吉避凶的喝雄黃酒、掛艾草與菖蒲,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吃粽子、賽龍舟等,但如何健康吃呢?健康吃粽子 5招必學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江奕欣來教您運用五個撇步來健康吃粽子:撇步一:挑選種類,健康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期疫情攀升,許多人在家中工作或休息,看著舒服的床鋪,一不小心就睡到了下午。睡眠佔據了人生活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當然也是重要的一個職能活動,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指出,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與晝夜神經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者,大腦的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