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愛母親節】高齡產婦易患子癲前症 身體出現4狀況要當心

【關愛母親節】高齡產婦易患子癲前症 身體出現4狀況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7歲蔡小姐懷孕32週時,因頭痛及血壓高赴醫檢查,確診為子癲前症,醫療團隊安排她住院安胎,後因胎兒心跳出現不穩,決定緊急剖腹產,寶寶出生時僅1345公克,由於器官尚未發育完整,歷經插管治療、器材輔助呼吸等過程,44天後順利長到2200公克順利出院,成長曲線與同齡孩子無異,讓父母感恩不已。

子癲前症因胎盤功能失調所致 10 種人最常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產房主任魏沛秝表示,子癲前症是胎盤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初產婦、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胎兒水腫、羊水過多、紅斑性狼瘡、曾發生過妊娠高血壓、多胞胎、葡萄胎等孕婦,是產科醫師最擔心的懷孕疾病,也是造成孕婦及新生兒死亡、早產的主因之一,「是產科醫師最難纏的敵人」。

早產兒健康問題多 需綜合性照護避免感染風險

幸好在醫療團隊的照顧下,寶寶順利誕生,但因出生週數僅32週,體重1345公克,心、肺、腸胃等器官都尚未發育成熟,需靠呼吸器輔助呼吸,且早產兒最常出現腦部出血、肺部呼吸問題、心臟開放性動脈導管未關閉,以及抵抗力不佳被細菌感染等風險,特別需要新生兒科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治療師、營養師等綜合性照護。

台灣早產兒發生率為8-10% 出現4狀況要提高警覺

經醫護人員悉心照顧44天後,巴掌天使體重成長至2200公克,達到可離開保溫箱的標準,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林鴻志強調,早產兒是指滿24週,但未滿37週出生的嬰兒,相較於足月出生嬰兒,存在較多疾病風險,如神經系統表現較差、有凝血功能障礙、呼吸不規律、腸胃蠕動能力弱、免疫系統低下等後遺症;以台灣為例,每年早產兒發生率為8%到10%,體重1000公克左右的早產兒存活率約8成,出生後須仰賴堅強的醫護團隊,才能順利長大出院。

林鴻志補充,產婦高齡化、壓力大、小媽媽等,都是早產原因,而且早產兒比例也提高,提醒有腹痛、腰痛、出血、裡急後重的排便感都要特別注意。

【延伸閱讀】

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內政部2021年全台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首見人口負成長現象,2021 年每月出生數均低於死亡數,全國總人口數更較前年減少18.5萬人。另外,2021 年出生人口、結婚對數雙雙也創下歷史新低,生育率已連續7年下降,顯示我國少子化問題嚴峻。 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碳水化合物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許多民眾怕胖,心中不免揚起一些疑惑:「真的不能吃碳水嗎?要吃多少碳水才剛好?吃了碳水就會胖嗎?」擁有營養師資格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吳皓宇表示,看完這篇文章,跟著我們更了解碳水並且打破對它的迷思吧。 碳水化合物 運動關鍵營養成分 吳皓宇表示,近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疫情期間民眾作息改變、無形的生活壓力及新冠疫苗接種後也可能導致罹患帶狀皰疹機率增加。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蔡長祐醫師表示,一般認為年長者罹患帶狀皰疹機率較高,但最近發現年輕人發病的情形也不少,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習慣熬夜、作息不正常等因素,導致免疫力下降外,接種新冠疫苗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據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只要腳底腳指出現傷口或感染,就可能因周邊血管阻塞而影響癒合能力,有人因此截肢。國衛院、清華大學攜手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動物實驗證實,可加速血管新生,降低截肢風險。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