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條條血管通器官 幹細胞結合3D列印技術加速血管新生

條條血管通器官 幹細胞結合3D列印技術加速血管新生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據統計,全台約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良,只要腳底腳指出現傷口或感染,就可能因周邊血管阻塞而影響癒合能力,有人因此截肢。國衛院、清華大學攜手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動物實驗證實,可加速血管新生,降低截肢風險。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王潔所帶領合作研究團隊,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等技術,研發出具有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蔣偉程說,在研發「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過程中,常因欠缺足夠的血管細胞或缺少合適的生物支架,導致內部物質的傳遞極受擴散性的影響,限制了複雜的生物組織建構。


為此,團隊運用幹細胞(stem cell)特性,將其增殖並分化成血管前趨細胞,接續誘導成血管內皮細胞,解決血管細胞來源取得不易問題。另透過高分子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丙烯酸」(PGSA)以及3D列印技術,就能打造出「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增加垂直與水平通透率。


蔣偉程以蓋房子比喻為血管新生,而高分子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丙烯酸(PGSA)如建築物骨架,血管內皮細胞是內部管線,「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就像具備管線毛胚屋,之後若在這個基礎上加工,可望成為其他器官。


林秀芳說明,「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新技術結合了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證實,可望加速血管生長,助周邊血管正常流動,降低糖尿病足等慢性缺血性疾病截肢風險,避免截肢後的較高死亡率。


缺血性創傷動物實驗發現,將此構建體移植在受傷部位組織,兩者結合後,以非侵入式雷射散斑對比影像分析,顯示移植部位出現血流蓄積情形。此外,組織化學染色進一步證實,移植此構建體相較於其它組別,能顯著促進受損部位的血管生成。


林秀芳表示,下一步將繼續證明生成速率,希望盡快進入臨床人體試驗階段。未來有望成為體外不同組織或器官工程所需的血管系統,並和其他幹細胞搭配開發出人造組織或器官,作為藥物測試或器官移植所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必治妥施貴寶推出全新企業識別 致力「手」護病友希望
▸糖友合併嚴重牙周病 心腎死亡率比無嚴重牙周病多3倍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如果有溼疹、汗皰疹、乾癬等皮膚疾病,通常需要花好一陣子來對抗,其中又以乾癬最為難纏,病患常常在擦了類固醇藥物或進行光照治療後,看似逐漸恢復,但只要一停止治療就會再度復發,不少人認為乾癬恐怕一輩子都好不了,中醫師鄭愛蓮則認為,乾癬確實不容易痊癒,但是擺脫乾癬並非不可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高雄報導】80歲的陳阿嬤(化名),本身患有慢性C型肝炎,因無症狀便未定期追蹤。數個月前,陳阿嬤腹部不適前往社區醫院檢查,不幸確診為肝癌晚期,爾後轉診至高醫附醫接受治療照護。 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發佈資料,台灣肝癌患者55%為B型肝炎患者,30%為C型肝炎慢性感染患者,5%為同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年近60歲的患者阿美(化名),先前來到婦產科門診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檢查前主述自己生過3胎,且曾因罹患子宮肌瘤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但醫師在檢查時,發現她的外陰部紅腫潰爛,一問之下,意外得知阿美長期患有尿失禁,平常只靠凱格爾運動及口服藥物治療,但都不見好轉。阿美原以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生雞肉買回來,下鍋煮前需要沖洗嗎?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營養師妮可·霍普賽格(Nicole Hopsecger)指出,清洗雞肉會增加食物染病的風險,因生雞肉及其汁液很可能攜帶如曲狀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很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感染,它引起腹瀉等身體不適反應。在烹飪前清洗生雞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