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夕癱瘓連呼吸都困難… 男子驚覺非中風「換血7次」重生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夕癱瘓,不是中風竟是罕見病變!一名69歲男子,既沒糖尿病也沒高血壓,去年11月中旬突然出現咳嗽與感冒症狀,腳還開始逐漸無力,行走出現問題,一開始被診斷疑似中風,治療卻不見效果,還越來越嚴重,竟然連呼吸都困難需要插管,檢查發現是罕見的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7次換血才重生。

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表示,男子去年12月初轉院求治時,手腳與身體無法動彈,形同癱瘓一般,但意識清楚可與醫師合作,進一步腰椎穿刺及四肢神經傳導檢查,再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確定沒有腦梗塞現象,符合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判定,因此立即進行血漿置換術治療。

醫療團隊一次使用4袋(每袋約120cc)左右血漿,將男子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換出,進行到第4次時,男子手腳已經可以輕微活動,最後一共換血7次、總計26袋左右的血漿後,手腳與身體恢復自由活動,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復健住院1個月後返家休養。

楊自強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一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抗體又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而造成的多發性神經病變。

楊自強指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非常快速,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

童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簡孝文表示,血漿置換治療方式,是將攻擊神經髓鞘而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男子因為發病近1個月後才轉院治療,為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所以換血了7次,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

醫師提醒,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仍不清楚,但大都在發病前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腸胃炎,民眾若感冒後逐漸出現四肢無力感,一定要即早就醫,找出真正罹病原因而即早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三叉神經痛害他損失2顆牙、挨4次刀 醫用「細針入腦」阻斷痛覺

台灣器官捐贈數量創歷史新高! 「眼角膜」大幅成長最多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近來新增確診個案集中發生在海外歸國民眾,尤其是歐、美2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宣布新禁令,自台灣時間4月18日零時起,只要從歐美入境,民眾登機前應主動出示符合居家檢疫條件的資料,只要家中沒有獨立衛浴房間、家有老人幼...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肥胖不僅是新冠肺炎危險因子之一,更是三高、癌症等健康問題的根源。想要控制熱量減重,可以選營養密度高、熱量低的國民食物地瓜,地瓜可蒸可烤,還能拔絲,端出各種創意料理與甜品。  文獻指出,地瓜中的β-胡蘿蔔素有助降低罹患肺癌、胃癌與結腸癌的風險(僅限天...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為了保持社交安全距離,無論是在海外發生緊急傷病,或在國內一時忘帶健保卡就醫,先掏錢自墊醫療費用的民眾,現在如果想要申請健保自墊醫療費用核退的話,健保署今(14)日呼籲,別再臨櫃申請了,請善用掛號郵寄。 健保署南區業務組科長...

閱讀詳情 »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天夜裡「急尿」來襲!一名70歲的男子近年來偶有排尿困難、尿不乾淨的症狀困難,起先不以為意,沒想到近日症狀日益嚴重,幾乎每晚都尿急如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醫檢查赫然發現整個攝護腺已經被腫瘤占據,切片確診為晚期攝護腺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