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天中哪個時間精神最好?!其實,你只要這樣做,包準你讀書效率大增!

一天中哪個時間精神最好?!其實,你只要這樣做,包準你讀書效率大增!

撰文◎蔡宇哲(高醫大心理系助理教授、泛科學網站專欄作者)‧潘怡格

生物的計時功能
   
一天中哪個時間精神最好?問問你的身體就知道,因為這跟你的生理時鐘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請大家試著想像:如果今天沒有鬧鐘、手錶的提醒,我們的身體要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吃飯、睡覺呢?還有,看不懂時鐘的動物、植物們,又為什麼知道自己何時應該冬眠或開花結果?
 
原來,為了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生物本身的生理機能就可以計時,好讓身體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是最恰當的。
 
生理時鐘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這就要從一株含羞草的故事講起了。
 
含羞草研究
  
1729年法國天文學者德麥蘭發現,他種植的含羞草白天時葉片會展開,到了晚上就會閉合起來。他猜想是不是因為陽光照射的關係,含羞草才會有葉片展開跟閉合的現象。
 
德麥蘭很有科學精神的進行實驗──他把含羞草放入黑暗的櫥櫃中,看看一整天都沒照到光線的情況下,含羞草會有什麼反應。
 
結果他發現,就算在沒有陽光的照射下,含羞草依然會在同樣的時間展開跟閉合葉片,這表示含羞草本身有像時鐘一樣的計時功能,才能在固定時間啟動特定的行為。
 
讓時鐘準時運作的祕密

那生理時鐘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同步的呢?並不是喔!
 
正處於青春期的國、高中生,生理時鐘就比一般人慢一點,就像有時差一樣,明明應該是清醒的時間,卻老是覺得想睡,但是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卻又開始睡不著。
 
每個人一天中精神最好的時間不一定相同,會受到年齡、生活習慣、練習程度等影響,另外也要看活動的類型。若是簡單的分析任務,表現能力會隨著體溫產生變化,也就是從早上開始漸漸變好,下午快要入夜時最佳,然後慢慢的變差;但若是需要花費較多時間思考的任務,就會有不同的模式,不見得一定跟著體溫變化。
 
因此,我們可以在早晨或傍晚前,選擇進行比較簡單的作業,效率會最好;而那些比較難的作業,像是數學、理化等,可以在下午一點到三點間進行……

 


一天中哪個時間精神最好?!其實,你只要這樣做,包準你讀書效率大增!
 
【更多詳情請看《幼獅少年》2016年2月號,以及《幼獅少年》官網《幼獅少年》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幼獅少年》2月搶先線上國際書展方案,訂一年送半年!】
【幼獅購物網獨家送《修煉》一套三冊(定價1080元)!】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戶外空曠處有望不用戴口罩了!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臉書po文透露詢問陳時中野外登山、跑步是否需要戴口罩時,得到陳時中「太接近其他人的時候才需要戴」的回應之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正式宣布,將在周日(3日)正式公布針對戶外空曠的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積電、鴻海、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連日到貨,今(1)日上午又有第四批67萬劑運抵台灣,疫苗數量大進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宣布,原本10月7日開打的第10輪只提供AZ的高端第二劑,現在決定加開BNT第一劑,共3類對象適用,只有10月4日、5...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將近兩年的時間,最讓人害怕的莫過於染疫後所帶來的後遺症,特別是「肺部纖維化」的特徵,讓許多民眾聞風喪膽。雖然一直以來都有說法指出,要讓那些重症後的病人自己讓後遺症康復,不過最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就指出,有患者等了8個月,但肺纖維化完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節連假後的2周觀察期將至,由於過去十幾天來本土疫情幾乎是「嘉玲(+0)」居多,外界好奇是否有機會在10月4日之後,由全國二級警戒降回一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明確給了答案:不會!不會直接降到一級。 陳時中是在回應媒體時強調,10月4日之後不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