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危機來了!天涼血壓突然增高… 主動脈剝離9成高血壓害的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藝人「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釀成血管堵塞,年紀輕輕驟逝,一時間引發國人重視心血管疾病。國健署今(25)日表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因此,保命之道,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因為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而秋意漸涼,早晚溫差大,更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衛福部2019年死因統計顯示,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果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則每一年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

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指出,高血壓的併發症,在腦部,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

其實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國健署點名,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得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規律服藥、定期健檢,就是最好的保命之道。

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王英偉強調,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更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尤其最近天氣漸涼,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黃瑞仁表示,不幸發生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的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一旦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更年期女性還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就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得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秋開烤「刷」小力點! 1湯匙烤肉醬=熱量54大卡、1公克鹽巴

要命「肺纖維化」台大找到新解方! 新冠肺炎的肺纖維化也有效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進入低度流行,疫苗需求迫在眉睫。有關我國向國外採購疫苗的到貨時程不穩定,可提供接種的剩餘量面臨短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到貨的話會立刻做相關安排。至於打完第一劑疫苗若等不到第二劑,保護力是否會減弱,陳時中表示「有可能」,不過還是比完...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及參酌其他國家之防疫措施調整經驗,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宣布自8月10日至8月23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指揮中心說明,防疫二級警戒相關規定如下:一、通案性原則: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佩戴口罩。2. 實聯制、保持社交安全距離。3....

閱讀詳情 »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公布,國內新增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之4例本土病例,其中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均為男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8月7日至8月8日。個案分布為台北市2例、新北...

閱讀詳情 »

莫德納疫苗預計11日開放第一劑接種,以及一至三類對象、孕婦可接種第二劑。不過,有接種單位登錄接種資料身分別誤植,造成1500人意外預約成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因考量預約作業結束,所有預約者一併接種。「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自11日起,開放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且至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