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次揪出肺癌基因型 這個檢驗掌握治療關鍵

一次揪出肺癌基因型 這個檢驗掌握治療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肺癌霸佔十大癌症死亡之首,隨著醫療進入精準世代,針對不同基因突變用以不同標靶藥物治療已是趨勢。肺癌中最常見的肺腺癌,便可藉由基因檢測找出基因標的用藥,以往一次僅能檢測一種類型,現在已有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與多元標靶藥物,可幫助醫師及患者快速鎖定致病根源,帶給患者希望。

一名六旬婦人5年前確診肺腺癌,因化療副作用太大而不願繼續治療,後來發現腫瘤轉移至腦部,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2年後卻開始產生抗藥性,後來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發現,她屬於ALK抗藥性型,改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病情獲得控制也大幅改善生活品質,至今5年仍相當穩定。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葉育雯表示,肺腺癌當中有55%為EGFR類型、22%為未知類型,其他則是每項1-2%的罕見肺癌,但現有多元的標靶藥物,可以讓不同型別的肺癌患者都有望受惠使用。

一次找出致病基因 搶肺癌黃金治療期

新光醫院16日舉辦「罕見肺癌展覽」開幕記者會,高尚志醫療副院長指出,今日肺癌已進入精準醫療世代,但非小細胞肺癌有許多種,除了約佔半數的EGFR以外,還有ALK、BRAF、ROS1、MET等基因突變型別,想要精準出擊,就必須先鎖定致病基因。傳統檢測會先確認是否為EGFR類型肺癌,若否,再選擇下一類型一一檢測,就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進行NGS可一次性找出致病基因,搶時間救命。

罕見肺癌也有對應標靶藥 高風險群建議每年進行LDCT

葉育雯醫師說明,肺癌當中最常見的是肺腺癌,其他小細胞癌、大細胞癌都屬於擴散快、治癒率較低的類別。肺腺癌目前針對不同基因類型有多元標靶藥物可治療,通常會先以健保給付的PCR檢測是否為EGFR類型,若並非EGFR再以NGS檢測,或是在第一線治療成效不彰時,用以找出是否腫瘤型態轉變,調整治療方針。NGS可一次全面檢測,幫助對症下藥,即便是罕見肺癌,也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葉育雯醫師提到,因為NGS目前為自費項目,依據檢測規模,花費約為5至16萬,但若有相關醫療保險,可用於支付。

確診罕見肺癌的患者,葉育雯醫師鼓勵別灰心,隨著醫療科技發展,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標靶藥物可用。高尚志副院長也提醒,有癌症家族史、吸菸習慣者、肺部疾病者,建議每年都要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以利在早期發現肺癌。

【延伸閱讀】

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 AI科技輔助檢測判讀

標靶藥物治療早期基因突變肺癌 降低復發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雙北淪重災區,除了疫情指揮中心之外,雙北近來天天開防疫記者會,直播時也會有手譯員在一旁打手語,協助聽障者理解記者會最新內容。但有民眾質疑,手語老師不戴口罩,恐成防疫破口。抑揚頓挫及標點符號都呈現在臉上北市府副發言人林珍羽表示,相關疫情記者會,手語老師均未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你知道嗎?牙周病可能會致癌!牙周病已陸續被許多研究證實可能導致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發生,近年來,更有多項國外醫學研究發現,牙周病菌可能增加罹癌風險。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特別呼籲民眾,一旦發現牙齦炎或牙周病,應盡早接受治療,不要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拖延治療錯失黃金治療期。 國...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多時,現在疫情也進一步蔓延到台灣,在人人自危的關頭,都很擔心受到感染而在家防疫,家醫專科張芳嘉醫師表示:台灣民眾的衛生保健概念高,除了戴口罩與不時用酒精消毒、勤洗手之外,也很注意自身健康,透過保健食品來調節身體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劑強心針,選擇能安心消費的保健食品是關鍵。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疫情警戒,大家宅在家,有很長時間都沒有運動,血液循環不良,且肌肉僵硬,常常手腳麻,甚至容易頭暈眼花,還會有胸悶喘不過氣!醫師提醒,若是長時間久坐,又缺乏運動,往往會血液循環不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有猝死之虞,最好是能使血管活絡,加強防範心血管疾病提早報到。三酸甘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