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直抖腳抖不停?! 居然是身體出問題! 放著不管竟然會得這個病?! 實在太嚇人了!一定要注意!


一直抖腳抖不停 居然是身體出問題 放著不管竟然會得這個病 實在太嚇人了!一定要注意!

抖腳抖不停?提醒您,很有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了!
小時候常聽到,男抖窮,女抖賤, 長大後我才從各方面瞭解到了抖腿的危害:在社交場合,習慣性抖腿的人是非常不受人歡迎的,尤其女士。從中醫的角度講,抖腿是因為腎精不足的原因。肝是木,腎是水,水生木,所謂肝腎同源,腎精足了肝就壯, 腎精不足,精就不足,肝風內動,就抖。 那從西醫的角度分析呢? 

一直抖腳抖不停 居然是身體出問題 放著不管竟然會得這個病 實在太嚇人了!一定要注意!


行為表現

抖腿綜合症,也叫做不寧腿綜合症,它的症狀主要是不可抑制地抖腿,和人們日常的抖腿行為比較相像。不過,日常的抖腿和這種疾病有本質的區別。抖腿綜合徵是一種神經性疾病,主要與多巴胺代謝異常和鐵缺乏等原因有關,並且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而平時生活中的抖腿行為,大多數都不屬於疾病的範疇,而只是一種習慣動作罷了。
分辨抖腿屬於疾病性的還是非疾病性的,主要看以下幾點:抖腿綜合徵的患者無法自己控制抖腿行為,抖腿同時伴有強烈的疼痛、灼燒等不適感,還常有腿部痙攣現象,而且這種狀況常在夜間發生。

抖腿對健康有益嗎?
  有一種說法認為,現代人由於工作的關係,常常久坐,容易導致「氣血不暢」、「下肢痠軟」等狀況。而抖抖腿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狀況,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久坐確實會導致腿麻,主要原因在於下肢長久地保持一個姿勢,容易影響到血液循環的順暢,也可能會壓迫到坐骨神經,二者均會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抖腿可以讓下肢肌肉略微動一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腿麻的現象。
  不過,避免久坐帶來的危害,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站起來活動一下,這比抖腿要健康、有效得多。
 

符合條件

診抖腿綜合徵,患者必須滿足4個條件,缺一不可:
1. 患者腿部有不適的感覺,必須靠抖腿來緩解。
2. 患者靜止不動時這種不適感覺就會加劇。
3. 這種不適感覺在患者運動起來後就會好轉。
4. 症狀在夜晚比在白天更嚴重,會影響患者的睡眠。
 

患病率

一項大規模電話普查顯示,只有7%的受訪者同時滿足這4個條件,而只有2.7%的人每週有超過一次的發作嚴重到影響睡眠質量的程度,只有這些人才適合接受藥物治療。兩位作者甚至認為這兩個數字仍然偏高,因為電話調查存在一個明顯的漏洞,願意花時間接受這種調查的人恐怕都是已經懷疑自己有症狀的人,所以陽性的比例肯定會偏高。
 

發病原因

醫學界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遠沒有達成一致,有人認為貧血會導致抖腿,有人認為腎臟不好才是病因,還有人認為抖腿病人的神經系統出了毛病。但這些似乎都是外因,因為科學家發現,抖腿有著明顯的遺傳傾向
2007年,來自德國和冰島的兩組科學家幾乎同時宣佈找到了抖腿基因。他們利用先進的基因位點分析技術,分析了具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的基因型和正常人之間的區別,找到了3個和抖腿有關的基因變異。
進一步分析表明,歐美人種中大約有65%的人至少帶有其中的一種基因變異,這說明抖腿和基因的關係並不是一對一的關係,而是需要環境因素的刺激才能表現出來。
 

抖腿習慣

抖腿類似於人們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動作,例如轉筆、打響指等等。這些習慣有個共同特徵: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依賴。這些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戒除。
有人說,他在抖腿的時候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在無聊、煩躁的時候也常常不知不覺地抖起腳來。但與其說抖腿可以緩解焦慮,不如說如果不抖就會加倍焦慮。所以,靠抖腿來緩解焦慮並不值得提倡。抖腿如果變成了戒不掉的壞習慣,反而加重心理負擔。
 
 

不寧腿綜合症
目前認為不安腿綜合徵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具體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不安腿綜合徵患者往往伴有家族史,目前認為BTBD9、Meis1、MAP2K5、LBXCOR1等基因可能跟不安腿綜合徵有關;繼發性不安腿綜合徵患者可見於缺鐵性貧血、孕婦或產婦、腎臟疾病後期、風濕性疾病、糖尿病、帕金森病、II型遺傳性運動感覺神經病、I/II型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及多發性硬化等。


via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出國旅遊已成為國人主要休閒活動,但民眾最怕途中發生意外,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提醒,若旅遊期間生病、受傷在當地就醫,只要持就醫繳費等相關收據,回國後就能申請境外就醫核退,去年總計有10萬5千多起核退案件,其中6成5是在中國大陸就醫。   不過,健保署專門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所有家長最大的心願就是寶寶能健康平安長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宣布,從10月1日起擴大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項目,從原本11項增至21項,只要新生兒出生48小時採取微量的腳跟血就能完成篩檢。   國民健康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表示,為守護新生兒的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年初上路,民眾可至醫院進行醫療照護諮商(ACP),完成善終。消基會日前針對6直轄市50幾家諮商醫院調查發現,僅有1家可隨時安排諮商,甚至有1間醫院須等3個月,且半數醫院無減免弱勢族群,多處仍不完善。消基會秘書長吳榮達表示,目前諮商費約2250-350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中報導】1名4個月大的陳姓女嬰頸部右側長了顆腫瘤,因生長迅速,已達4.5公分,導致外觀隆起、壓迫食道及氣管而無法順利進食與呼吸,差點沒了性命,就醫後經核磁共振確診為頸畸胎瘤,為保護女嬰細嫩的皮膚並考量外表美觀,童綜合醫院達文西中心暨耳鼻喉部主任蔡青劭建議採用達文西微創手術切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