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肝癌治療如何選? 醫籲健保藥物為優先

晚期肝癌治療如何選? 醫籲健保藥物為優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沈默殺手肝癌 晚期治療選擇多元

肝癌又常被稱為沈默殺手,因臨床早期沒有特別症狀,當有明顯症狀出現時,檢查結果往往已是晚期階段。所幸隨著醫學進步,晚期肝癌治療也日趨多元,包含一二線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選擇。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醫師說明,標靶藥物多為血管生成抑制劑,主要作用為穩定腫瘤避免惡化,故縮小腫瘤的機率約為10%,免疫治療或免疫搭配標靶則可達20%~30%。不過整體而言,接受第一二線標靶藥物接續治療的病人,存活時間可達24個月,成效也相當不錯。

減低病人經濟負擔 醫:健保藥物為優先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醫師強調,作為醫者,醫病亦要醫心。面對多元治療方式,無論是標靶或免疫治療,醫病間都應謹慎評估是否適用。除了治療疾病外,也須為病患家屬的經濟負擔著想,仍會以有健保給付的條件作為首選治療選擇,如一二線標靶藥物,以減輕病人的壓力。

保留肝功能! 局部治療無效盡快進入標靶治療

趙毅醫師指出,根據巴賽隆納肝癌分期,各階段治療腫瘤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在中期進行動脈栓塞治療時,就應謹慎評估保留患者肝功能以利長期抗戰。倘若一年進行栓塞三次,腫瘤仍無法縮小50%以上、仍有殘存癌細胞,視為局部治療失敗,應保留患者肝功能,盡快進入健保給付的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延長抗癌戰線。

肝癌高危險群注意 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依據衛福部統計,「肝癌」二十年來一直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一或第二,每年因肝癌而死亡的人數約為5,000~7,000人。趙毅醫師提醒,40歲以上男性、有肝硬化、家族病史、B型或C型肝炎帶原,都是肝癌高危險群。建議每4-6個月就應到醫院做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遠離肝癌威脅。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8歲女姓罹患三陰性乳癌,考量單身未婚,因此在化療前先接受凍卵保存,並搭配停經針劑,以保護卵巢做日後自然受孕的可能。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乳房外科主任陳豐仁表示,在一併做好患者的卵巢及凍卵保存後,接受化療,乳癌瘤也順利萎縮,等到後續持續化療後,萎縮到不見蹤影,再做保守性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1名婦人日前起床突然頭暈、差點跌倒,站起來時更是感到嚴重的天旋地轉暈眩,經鄰居推薦至長安醫院就醫,檢查診斷婦人罹患「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症」,俗稱耳石症,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孔勝琳醫師當下施行「耳石復位術」,10多分鐘立即痊癒,也不需吃藥治療,婦人驚訝的說:「脖子扭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國內疫情於近日逐漸趨緩,許多人都期待能脫下口罩,在外大口呼吸新鮮空氣,而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未來將逐步鬆綁口罩規定,但儘管規定逐漸放寬,指揮官陳時中仍提醒大家,還是需依照人流多寡判斷,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還是需自律將口罩戴上。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18年《特管法》上路,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被許多患者視為「活下去的最後一次機會」,衛福部今(2021)年8月草擬《再生醫療發展法》,將《特管法》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納入其中,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此法實施後,將可確保患者的就醫權益。 3年前實施《特管法細胞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