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獨腳糖友併發黃斑部水腫礙「視」 長效型類固醇藥物挽救視力

獨腳糖友併發黃斑部水腫礙「視」 長效型類固醇藥物挽救視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52歲男性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曾因糖尿病而失去一支小腿,加上長期抽菸習慣未改,使網膜血管更狹窄,視網膜缺氧日益嚴重,最終左眼併發黃斑部水腫,視力受損無法工作。一開始患者使用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治療效果不彰,但慶幸健保核准給付轉換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視力得以維持,也減輕家裡經濟負擔。

近三成糖友有視網膜病變危機 醫籲:定期檢查為關鍵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名,易併發全身多處的慢性疾病,根據研究指出,每一百位糖尿病患者,就有25位發生視網膜病變,有1.7位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林純如副主任表示,此位病友是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不健康的視網膜血管滲漏,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她進一步補充,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在第一型和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建議糖友們定期進行眼科追蹤檢查,及早發現便能及早治療。

治療黃斑部病變 首要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與發炎反應

目前針對黃斑部病變主要是以眼內注射的低侵入性治療方式,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或長效型類固醇兩種為主。前者透過施打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阻止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達到改善或穩定視力,但是無法抑制其他發炎因子;後者除了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更能有效對抗發炎因子。林純如副主任表示,若患者對於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持續療效不佳,可根據患者病情,申請健保給付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 

「三高」民眾要注意! 控制疾病避免共病發生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從輕微到嚴重,皆可能產生黃斑部水腫,而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民眾常輕忽到雙眼視力都減退,或眼前出現浮動黑點後,才至醫院求診。林純如副主任建議,若一旦檢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每2-4個月回診眼底斷層檢查。此外也提醒,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平時更應控制好血糖、血壓及血脂,針對根本疾病治療,才能有效避免其他併發症的產生,遠離黃斑部病變的危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0歲陳小弟患有過敏性鼻炎,季節變化時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咽癢咳嗽。上個月因肺炎住院,出院後雖已無發燒,但仍咳嗽,嚴重時咳嗽之後引發嘔吐、胸悶痛,清晨咳嗽較嚴重。經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小兒過敏中西醫合療」門診治療後,上述症狀已獲得大大改善。 1/3孩童是過敏兒 臺南市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學學測即將在明年一月中登場,隨著時間逼近,考生及家長的情緒也跟著緊張起來,卻也因此作息大亂、飲食不正常,進而引發疲勞、消化不良、抵抗力減弱等健康問題。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兒科主任楊成湛建議考生除了可先試著調整心理狀況以平常心面對考試,也可從飲食習慣、藥膳食療到簡易穴位...

閱讀詳情 »

() 由於網路的發達,不時有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治療模式的質疑或是偏頗,不正確渲染的報導,又有團體在全世界針對ADHD及精神醫療的攻擊,這些在過去10、20年對世界各國的影響漸漸的減少,但卻在臺灣愈加盛行。 用藥受到質疑 生平第一次和立法委員互動,要從今年4月初說起。當時收到賴理事長的訊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寒流來襲,紫爆拉警報,不僅有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會遭受隱形殺手PM2.5的影響,醫師提醒,及早預防PM2.5的侵擾,以免慢性支氣管炎、氣喘、久咳不癒及過敏等呼吸道疾病,在冬天悄悄上身,影響健康。 空氣品質差 支氣管炎、氣喘患者增加 脊椎外科醫院一般整合型內科醫師巫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