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獨腳糖友併發黃斑部水腫礙「視」 長效型類固醇藥物挽救視力

獨腳糖友併發黃斑部水腫礙「視」 長效型類固醇藥物挽救視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52歲男性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曾因糖尿病而失去一支小腿,加上長期抽菸習慣未改,使網膜血管更狹窄,視網膜缺氧日益嚴重,最終左眼併發黃斑部水腫,視力受損無法工作。一開始患者使用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治療效果不彰,但慶幸健保核准給付轉換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視力得以維持,也減輕家裡經濟負擔。

近三成糖友有視網膜病變危機 醫籲:定期檢查為關鍵

糖尿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名,易併發全身多處的慢性疾病,根據研究指出,每一百位糖尿病患者,就有25位發生視網膜病變,有1.7位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林純如副主任表示,此位病友是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導致不健康的視網膜血管滲漏,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她進一步補充,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在第一型和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會發生,建議糖友們定期進行眼科追蹤檢查,及早發現便能及早治療。

治療黃斑部病變 首要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與發炎反應

目前針對黃斑部病變主要是以眼內注射的低侵入性治療方式,以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或長效型類固醇兩種為主。前者透過施打新生血管因子抑制劑,阻止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增生,達到改善或穩定視力,但是無法抑制其他發炎因子;後者除了抑制不正常血管生成,更能有效對抗發炎因子。林純如副主任表示,若患者對於抗新生血管生成因子抑制劑持續療效不佳,可根據患者病情,申請健保給付轉換使用新型眼內注射長效型類固醇。 

「三高」民眾要注意! 控制疾病避免共病發生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從輕微到嚴重,皆可能產生黃斑部水腫,而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民眾常輕忽到雙眼視力都減退,或眼前出現浮動黑點後,才至醫院求診。林純如副主任建議,若一旦檢查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應每2-4個月回診眼底斷層檢查。此外也提醒,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平時更應控制好血糖、血壓及血脂,針對根本疾病治療,才能有效避免其他併發症的產生,遠離黃斑部病變的危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6歲的李先生,有糖尿病、攝護腺肥大病史,上個月底突然高燒,膝蓋還伴隨紅腫熱痛,以為是痛風就醫;不料,檢查發現竟是敗血性關節炎,所幸及時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否則恐永久殘廢,甚至死亡。 敗血性關節炎嚴重致命 收治個案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明翰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身心健康都成為社會隱憂。根據統計,全台60歲以上人口已達445萬人次,世界衛生組織更指出,憂鬱症在2030年時將成為疾病負擔的第一位,其中老年人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約有7%,推估台灣將會有31萬的老年人罹患憂鬱症。 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比例高 對此,董氏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6歲的楊小弟,一次臉色發白、心跳飆到200次,就醫診斷有心律不整的問題,但吃藥仍頻頻發作,若接受電燒手術,又必須冒著終生依賴心律調節器維生的風險;所幸,台大醫院利用冷凍消融術,凍壞心臟亂入的傳導系統,不但避免併發症,也不用再吃藥了。 心室頻脈心臟亂跳 收治個案的台大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