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旬婦中風癱瘓 靠行走復健機器人邁步走

七旬婦中風癱瘓 靠行走復健機器人邁步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73歲婦人,去年因中風,導致無法說話,右半側肢體也因此癱瘓,經治療後轉往花蓮慈院復健,經過約20次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後,原本連腳都抬不起來的她,現在已能使用拐杖行走約300公尺;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指出,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能幫助包括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等患者,主動式參與復健,盡早恢復行走。

傳統下肢復健時間長 對患者身心理成煎熬 

臨床上,若臥床的患者能盡早學會站立並開始行走,能有效減少骨密度流失、肌力流失與肌肉記憶流失等問題,相對提升復健效果;梁忠詔主任表示,但以傳統下肢復健,得先練習站立,等到穩定後再透過治療師協助,接著再從兩位增加四位治療師幫忙,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對於身心理都會造成影響。

機器外骨骼輔助 助患者重複大量訓練

不過,目前該院引進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後,除了能讓患者主動式參與復健,也能進行重複性大量訓練,並達到真實行動導向的效果;梁忠詔主任表示,透過機器外骨骼,輔助個人化高重複、高強度的步態訓練,比起過去旁人攙扶平衡木只能走幾十步,機器輔助卻能走上千步,成效加倍,加上採以實際站立行走的訓練方式,能帶給患者更多心理激勵。

治療癱瘓病患 後續復健也是關鍵

臨床上,許多中風、脊椎損傷或其他動作障礙疾病等患者,不僅得承受無法走路的病痛,還得歷經無法自己生活的煎熬;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表示,自己父親也曾因病行動不便,因此很了解那煎熬,其實除了神經內科、外科、中醫科等團隊治療,復健更是連接患者治療和恢復生活的重要環節。

設定專屬復健計劃 助患者盡早恢復

在科技的協助下,醫療設備也漸漸注重智慧醫療的重要性;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呼籲,透過行走復健機器人的輔助,在具備安全性與效用性下,更能為患者設定個人化專屬的復健計劃,不僅能減少治療師們在協助復健中受傷的機率,也能讓患者安心接受復健,盡早恢復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民國10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惡性腫瘤仍蟬聯第一,但整體來看,十大死因之中有七項是慢性疾病相關,顯見慢性疾病影響國人甚鉅。為守護國人健康,自2012年以來,中央研究院展開國內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之建立,期能藉資料庫之建立,進行國人健康分析及可能疾病之風險...

閱讀詳情 »

沒有人不認識花生的吧,也沒有從來沒有吃過花生的吧。但是這些一種食物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它,某一類人群吃花生可能會給生命帶來危害性的,所以,有這麼一些人群是需要注意了,他們不適合吃花生的。 image credits:flickr.com 那麼,哪些人群不可以吃花生呢? 1、痛風患者: 痛風是一組嘌...

閱讀詳情 »

刷牙後細菌易孳生在刷頭,每3個月-半年更換最佳。食物有保存期,到期後不但失去風味還可能吃壞肚子。下列物品也有所謂的使用期限,使用過久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健康,必須定期汰換。1. 沐浴球不少人在洗澡時會使用沐浴球,倒上沐浴乳後搓揉讓其質地變得更細致。美聯社先前便曾報導,一個沐浴球上藏著72億個細菌!長...

閱讀詳情 »

如果你的媽媽、姥姥不是大胸,你就很難成為大胸妹了…… 喝豆漿真的能豐胸嗎? 文/張征醫生 有個新聞,說是浙江一中年男子因長期飲用大量豆漿,導致乳房發育,胸部長出C罩杯,不得不去醫院行縮胸手術。 網上歡天喜地聲一片,廣大妹紙心花怒放、奔走相告:“走,買豆漿機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