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旬翁O型腿 竟因雙膝退化性關節炎惹禍

七旬翁O型腿 竟因雙膝退化性關節炎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73歲的李爺爺身體相當硬朗,每天有8、9個小時都在打理農務,然而雙膝內側軟骨因長期磨損,雙腳中間呈現可放入一顆籃球大小的O型腿,使得行走不便且疼痛難耐,經醫師評估其雙腳膝蓋變形程度超過45度,診斷為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在接受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恢復良好已能正常行走,且大幅改善膝蓋關節變形、施力困難及關節磨損造成的疼痛問題。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容志雄表示,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有一般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等方式,一般醫師會建議患者施行成功率最高、風險較低的單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解決關節問題,手術時間約需1小時左右,術中出血量小於50C.C,相對其他手術安全許多,術後能順利解決關節磨損造成的疼痛,及關節變形難以施力的問題。但部分患者因關節退化程度嚴重,若分期開刀患者的預後通常較不理想,而不得不改採風險較高的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同時施行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由於李爺爺骨骼較大,又為嚴重兩側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容志雄醫師考量兩腳膝蓋若分開手術,在兩次手術中間,完成手術的單側膝蓋雖恢復正常曲線,但未手術的一側仍彎曲45度,在過渡期內雙腳會呈現一高一低的情況,使行走較術前更加困難,也影響術後的肌力恢復緩慢,因而予以施行兩側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李爺爺預後情況較單側良好,也能免去經歷辛苦、漫長的復健過程。

有效解決患者病痛

容志雄醫師指出,雙膝關節置換術雖然手術時間、出血量及風險都較單側手術大幅增加,而臨床上也有許多醫師顧慮其手術風險,而不敢輕易施行。但其實只要在術前謹慎評估,降低手術風險並與病患詳細說明與溝通,這樣的手術能更有效的成功解決患者病痛。手術後患者配合醫療團隊及復健團隊規劃的復健療程,運用助行器、專用膝關節訓練機器來幫助矯正姿勢及訓練肌肉力量,在術後的一週就能康復出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7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對肺癌研究越來越透徹,患者使用藥物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到底標靶藥物治療該如何選擇,醫師提醒,並不是使用最新藥物效果就最好。除了患者本身治療意願外,如何接續使用標靶藥物,進一步達到最長治療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六十歲的林先生罹患晚期肺腺癌,在腫瘤細胞驗出EGFR突變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重視腎友工作權!台灣腎病照護品質優良,不過半數腎友仍值工作年齡,卻因透析治療影響個人就業競爭力,也感受社會對透析病友工作能力等種種誤解。響應2021年世界腎臟日「全民參與 積極面對腎病 活出精彩人生」,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攜手桃園市政府、台灣腎臟醫學會及兩大病友團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臺灣憂鬱症患者有八成沒就醫!嬌生股份有限公司委託新加坡安侯建業於17日公布首份亞太地區憂鬱症白皮書,針對日本、韓國、香港、澳洲、臺灣、中國六國亞大地區的憂鬱症,揭示當代憂鬱症治療的方針問題,希望能夠喚起大眾對於重度憂鬱症及其亞型的重視。亞太地區憂鬱症 發病率非常高首份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擁有緊實曼妙的身材是許多女性夢寐以求的,因為老化、快速減重、懷孕或抽脂後所產生的皮膚鬆弛,不論是下臉龐輪廓線、雙下巴、火雞脖、前後副乳、蝴蝶袖、腰腹脂肪多、肚皮鬆垮、大小腿肉肉等問題,一旦身材變形要想恢復美麗曲線是難上加難,所幸醫學新科技推陳出新,劃時代鬆弛救星,超能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