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種食物不再做“黃臉婆”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臉色發黃總是讓很多女性心煩,有時用了很多“去黃氣”的產品,卻總是不見效。臉上有“黃氣”,有些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有些可能是器質性問題。不想當“黃臉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加飲食調養非常重要。以下七種家常食物,有助於吃掉臉上的“黃氣”。

七種食物不再做“黃臉婆”

 

 

枸杞酒釀蛋:富含維生素

很多人喜歡吃酒釀雞蛋,但這裡推薦的枸杞酒釀蛋用的是鵪鶉蛋。這是因為鵪鶉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A、E等,與酒釀一起煮,還會產生有利於女性皮膚的酶類與活性物質。

枸杞子則是滋補肝腎的佳品,也是美容藥膳中常用的原料之一,維生素A的含量特別豐富。這些食物加在一起後,更能促進營養成分的吸收,女性食用後的臉色更加滋潤動人。

煲枸杞酒釀蛋時,先將200克酒釀煮開,然後依次加入5克枸杞、適量冰糖和50克攪拌均勻的鵪鶉​​蛋蛋液,最後大火煮開即可。

木瓜紅棗:補血養顏

木瓜的維生素A含量極其豐富。中醫認為,木瓜味甘、性平,能消食健胃、美膚養顏、滋補催乳,對消化不良或便秘的人也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紅棗是調節內分泌、補血養顏的傳統食品,如果紅棗配上蓮子食用,又增加了調經益氣、滋補身體的作用。

木瓜紅棗蓮子蜜做法也不難。準備好木瓜、紅棗、蓮子、蜂蜜、冰糖。首先,將紅棗、蓮子加適量冰糖,煮熟待用。然後將木瓜剖開去籽,把紅棗、蓮子、蜂蜜放到木瓜裡面,上籠蒸透後即可食用。

核桃松仁粟米羹:美容又健胸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經典的滋補食品,它們富含維生素E和鋅,有利於滋潤皮膚、延緩皮膚衰老。此外,它們中蛋白質、礦物質、B族維生素的含量也十分豐富。核桃和松仁都是亞麻酸的上好來源,這正是最近風行的健胸保健成分,有刺激雌性激素合成的功能。粟米本身富含維生素E,也是專家推崇的美膚食品。

製作方法:取適量高湯,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燉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建議每天喝一小碗即可。食用過多可能引起肥胖。

花生芝麻糊:抗衰老

花生與黑芝麻富含維生素E,同時還有防止色素沉著於皮膚的作用,避免色斑、蝴蝶斑的形成。芝麻中還含有強力抗衰老物質芝麻酚,其中的B族維生素含量也十分豐富,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還有利於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

製作花生芝麻糊需要準備花生、黑芝麻和色拉油。首先把花生仁用油炸熟,黑芝麻炒香,然後把它們一起放入攪碎機,充分攪碎成粉末狀,放入密封的玻璃罐中保存。想吃時,用乾淨的勺子盛到碗裡,加入開水一沖即可。喜歡吃甜味的,可適量加點蜂蜜。

山藥青筍炒雞肝:改善皮膚色澤

山藥是中醫推崇的補虛佳品,具有健脾益腎、補精益氣的作用。雞肝富含鐵、鋅、銅、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等,不僅有利於雌激素的合成,還是補血的首選食品。青筍則是富含膳食纖維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調養氣血、改善皮膚的滋潤感和色澤的作用。

製作材料需要:山藥、青筍、雞肝、鹽、味精、高湯、澱粉。首先將山藥、青筍去皮、洗淨,切成條。雞肝用清水洗淨,切成片。再將山藥、青筍、雞肝等原料分別用沸水焯一下。最後,在鍋內放入一些食用油,加適量的高湯,調味後下入​​全部原料,翻炒數下,勾芡後即可食用。

食用山藥青筍炒雞肝時,一定記住不要在餐前和餐後喝咖啡或濃茶等飲品,以免影響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沒有雞肝,您也可以選擇豬肝或鴨肝代替。

雙豆雞翅湯:增加皮膚彈性

黃豆和青豆不僅富含蛋白質、卵磷脂,還含有植物雌激素,這種異黃酮類物質能有效提高體內雌激素的水平,從而讓女性更加青春美麗,而且異黃酮還具有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此外,雞翅中也含有大量膠原蛋白,而且蛋白質含量要高於豬蹄,它與黃豆、青豆同食,對增加皮膚彈性、滋潤皮膚十分有益。

製作材料需要:黃豆、青豆、雞翅、鹽、味精、料酒、高湯。首先,將黃豆、青豆、雞翅等原料放入砂鍋,加入適量高湯,用小火燉熟,最後用鹽、味精、料酒調味後,便可食用了。

牡蠣:細膚養顏

牡蠣的營養價值很高,中醫認為,牡蠣可補五臟、益氣、養血、活血。牡蠣烤食不僅味美,且能細膩肌膚、養顏美容。用牡蠣加工製成的蠔油是高級調味品,味美,可滋養容顏。牡蠣的烹調方式多樣,清煮或製羹尤佳,湯色如奶,故有“海牛奶”之稱。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好發族群包括膝蓋不當使用者、銀髮族等,58歲以上長者,每5人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60歲以上,約半數都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70歲以上長者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知道自己的就診醫院等級是什麼嗎?根據生福利部分類,台灣醫療院所目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等四級,共計有23家「醫學中心」醫院、3家「準醫學中心」級醫院。彰基醫學中心發言人周志中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常因不瞭解分級醫療制度,導致生病時未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60歲黃女士因為健康檢查發現心臟擴大,平日活動時偶爾微喘,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心臟科門診檢查,醫師診斷為心房中膈缺損;同期亦有另一位20多歲女性成人因為心雜音與爬樓梯微喘,也被診斷為心房中膈缺損。2位病人經由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傅俊閔醫師安排心導管手術,順利關閉心房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40歲的女性君君(化名),多年前曾因子宮肌瘤開過三次刀,且均透過傳統手術進行,每次術後都需花費一個月的時間修復,再加上第二次術後有嚴重沾黏,讓君君時常發生腹痛問題,在反覆動刀加上沾黏併發症之下,君君感到身心俱疲。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