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難行走到健步如飛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通「電」大幅減痛

難行走到健步如飛 人工關節置換術後通「電」大幅減痛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 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好發族群包括膝蓋不當使用者、銀髮族等,58歲以上長者,每5人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60歲以上,約半數都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70歲以上長者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族群大於男性,每6人有5人有此困擾,65歲以後,女性關節退化機率為男性的3至4倍。


75歲的陳媽媽長期為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兩膝軟骨早已磨損殆盡,幾乎無法行走,連強效止痛藥也不能緩解,家屬勸說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她聽朋友說,術後的疼痛及腫脹不適感,十分難忍,她遲遲沒有答應。有次回診,醫師知道陳媽媽對於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憂慮後,告訴她一個好消息,只要住院期間術後每天「電」1個小時,不只可以大幅減輕疼痛,且減少發炎腫脹,也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發生機率。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表示,對於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病人,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最後一道防線,但是術後立即伴隨而來的傷口疼痛及下肢發炎腫脹,甚至手術後可能有併發症,包括血栓、手術部位感染、 膝關節不穩定、傷口癒合不良、膝關節活動角度不佳,造成術後恢復期延長及滿意度降低,常令病人望之怯步。


為了避免這些併發症,目前的治療方式為早期使用口服抗凝血劑或下肢氣動式加壓套,但這又可能會造成另一個風險:術後引流管血量增加,增加輸血機率。為了找到更有效且更無副作用的方法,搜尋了資料文獻,發現定頻微電流(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FSM)治療,對於術後傷口的腫脹及止痛有很大的治療效果,而且能夠很快緩解發炎因子的生成,因此將此治療方式用於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發現有很大的功效。


骨科部主治醫師黃祥霖指出,「定頻微電流」(Frequency specific Microcurrent,FSM)治療的原理是,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自然頻率」,頻率均勻且規則,細胞或器官發生問題產生病變時,生病細胞的頻率會發生錯誤,如果能找到原有的特定頻率並經由外在給予,就可以跟這個病變器官組織產生「共振效應」,那麼受到損傷產生異常的細胞將會被矯正,恢復成為正常的細胞,進而治療受損織細胞及組織,解決身體的病痛。


陳媽媽後來下定決心從事右膝的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經由定頻微電流共振治療,疼痛感大大減輕,隔天就下床練習站立,2天後就開始練習走路,完全沒有併發症,出院時疼痛指數已剩1至2分(疼痛指數10分為滿分),還急著跟醫師約好左膝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時間,她說好久沒這麼輕鬆走路了,並笑稱等2個膝蓋都開好後,包準走起路來「健步如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子宮肌瘤造成女性不孕 手術治療選擇多防沾黏助添好孕
▸B型肝炎多數無症狀 長期反覆發炎恐肝硬化、肝癌上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台中14歲劉姓少棒隊投手,因教練安排改練外野位置,不料傳球所需力量遠比投球時更大,導致某次練習傳球時突然聽到「趴!」的聲音,當下手肘劇痛,赴醫經X光檢查,確診為「肘關節內上髁牽拉性骨折」,他擔心此生與棒球無緣,所幸安排手術使用可吸收式骨釘與搭配復健,3個月後可望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目前國內COVID-19疫情嚴峻,全國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為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與移動,許多公司企業機關啟動居家辦公機制,但居家時間變長,有菸癮的民眾如在家吸菸,二手菸除了傷害家人,也會透過公寓大廈的共用管道進入鄰居家中,造成鄰居嚴重困擾,三手菸更會沾附在屋內物品,也影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每天都有確診人數,考量這些確診者被送到負壓隔離病房及專責病房時內心不安,容易使情緒更為焦慮,彰化醫院成立「彰化醫院心理關懷小組」,匯集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透過團體視訊課程舒壓,避免確診者心理受到重大創傷,同時也設立8585關懷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常有人覺得西洋芹沒什麼味道,帶著淡淡香氣適合生吃,或燙青花菜覺得清爽脆口,但是有一些人吃到西洋芹或青花菜時,會覺得有苦味,很有可能在遺傳上,對苦味趕度非常高,可能就是「超級味覺」,美國Baton Rouge 醫學中心學者Henry Barham發現,具有「超級味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