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三級警戒害「多坐少動」更嚴重! 調查:近6成人坐逾8小時更憂鬱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之後,你的生活變了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國內在防疫措施提升為三級警戒後,排除睡眠時間,有接近6成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與2020年4月疫情期間的調查結果相較,比例增加近2成;專家提醒,坐越久越容易憂鬱。

董氏基金會是於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占66.7%;年齡則以「21到30歲」最多,占36.5%。

調查結果顯示,有56.9%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在情緒狀態上上受訪者以「擔心」占最多,有47.2%,其次為「平靜」(36.9%)、「焦慮」(29.8%)、「緊張」(26.8%)。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進一步詢問還發現,近8成6受訪者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而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為:「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且有44.3%受訪者「不滿意」這些因為疫情造成的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居家防疫下來,有維持運動習慣者比例較低。葉雅馨指出,居家期間超過5成(52.4%)受訪者「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女性「有」維持運動習慣的比例比男性高,占49.2%;「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受訪者中,每日坐著時間為「13到16小時」的比例多於有運動習慣者。

坐越久越容易憂鬱!葉雅馨提醒,不同於去年疫情狀況,近期的防疫措施使多數民眾生活侷限於自家的空間,在家長時間久坐,加上減少運動,不僅影響身體,也會危害到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憂鬱與焦慮的程度較高;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全球有4分之1的成年人身體活動量不夠,而且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睡眠減少、體重增加等等。

專家建議,民眾在居家防疫時期,仍應養成定時動一動的習慣,例如設定鬧鐘讓自己每小時能起身作些伸展或走動5分鐘,休息滑手機時,不如打開運動的app動一動,與孩子間一起跳親子運動套餐,讓運動也變成一件有趣的活動。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十大死因「癌」連39年榜首 防疫效應!死亡數負成長、肺炎奪命減1成

肺癌肝癌連當41年「癌王」 12年來首見!台灣癌症死亡時鐘變慢3秒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其實只要脾、肝、大腸、腎四者功能健康正常,癌症,就能終生遠離我們。過去我們在醫學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只看到這個腫瘤,然後就想我怎麼把它殺掉,所以用手術把它割掉,用化療去毒它,用放射線去照它、燒它,反正用各種方法把它殺掉就好,然後藥越用越重,真的把它殺掉,癌細胞死了,人也死了。 如果癌症只是一...

閱讀詳情 »

若癌細胞共生於體內,哪些因素會促進腫瘤生長?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抑制其生長呢? 癌細胞會加速周遭結締組織的老化並能促進發炎反應的發生,最後會經由血管血液中輸送的養分提供能量給這些腫瘤細胞,甚至讓它們能夠轉移擴散到人體其他部位。這個共生的過程,透露出我們的身體會因為慢性發炎,而提供癌細胞養分。隨著年齡增長...

閱讀詳情 »

公園納涼消暑,阿公、阿媽常會口耳相傳一些抗糖尿病心法,但是醫師多方打聽,發現這些心法有許多都是錯誤觀念;想要控制血糖,只要學會如何控制血糖、找出造成血糖高低變化的原因才是正道。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到病房問一問,急慢性併發症或衝急診的,極多數都是被不正確觀念,越搞越糟的受害者。接受自...

閱讀詳情 »

台灣油品食安問題連三爆,再製餿水油對身體的傷害,令民眾憂心,台灣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彥仁指出,油害傷身屬慢性中毒的一種,很難察覺,而中毒以儘速排出為上策,若有明顯症狀,如急性腸胃炎應及早就醫,若無明顯症狀,則可多運動適度排汗,食用紅綠豆、注重消化系統平衡、維持排便正常,避免毒物積存人體。陳彥仁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