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三級警戒害「多坐少動」更嚴重! 調查:近6成人坐逾8小時更憂鬱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之後,你的生活變了嗎?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國內在防疫措施提升為三級警戒後,排除睡眠時間,有接近6成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與2020年4月疫情期間的調查結果相較,比例增加近2成;專家提醒,坐越久越容易憂鬱。

董氏基金會是於6月1日至7日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15份,受訪者「女性」為多,占66.7%;年齡則以「21到30歲」最多,占36.5%。

調查結果顯示,有56.9%民眾平均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以上」;在情緒狀態上上受訪者以「擔心」占最多,有47.2%,其次為「平靜」(36.9%)、「焦慮」(29.8%)、「緊張」(26.8%)。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進一步詢問還發現,近8成6受訪者的生活型態出現各種變化,以「停課/線上課程」最多,其次為「分流上班」及「居家上班」;而民眾覺得最不習慣跟最不方便的前5名依序為:「外出時間減少」、「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外出需全程配戴口罩」、「休閒活動選擇便少」、「工作模式改變」;且有44.3%受訪者「不滿意」這些因為疫情造成的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居家防疫下來,有維持運動習慣者比例較低。葉雅馨指出,居家期間超過5成(52.4%)受訪者「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女性「有」維持運動習慣的比例比男性高,占49.2%;「沒有」維持運動習慣受訪者中,每日坐著時間為「13到16小時」的比例多於有運動習慣者。

坐越久越容易憂鬱!葉雅馨提醒,不同於去年疫情狀況,近期的防疫措施使多數民眾生活侷限於自家的空間,在家長時間久坐,加上減少運動,不僅影響身體,也會危害到心理健康,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憂鬱與焦慮的程度較高;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全球有4分之1的成年人身體活動量不夠,而且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睡眠減少、體重增加等等。

專家建議,民眾在居家防疫時期,仍應養成定時動一動的習慣,例如設定鬧鐘讓自己每小時能起身作些伸展或走動5分鐘,休息滑手機時,不如打開運動的app動一動,與孩子間一起跳親子運動套餐,讓運動也變成一件有趣的活動。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十大死因「癌」連39年榜首 防疫效應!死亡數負成長、肺炎奪命減1成

肺癌肝癌連當41年「癌王」 12年來首見!台灣癌症死亡時鐘變慢3秒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最近網絡上興起了一股討論:原來刷牙前牙膏是不能沾水的!有人說自己的牙白刷了幾十年,你跟你的家人白刷了牙麼?從現在開始矯正這些錯誤吧! 為什麼刷牙前牙膏不能沾水?如果牙刷是濕的,擠上牙膏後,就容易起泡沫,嘴裡有了太多的泡沫,人就感到已經刷了很長時間的牙,認為可以結束了,而這時牙齒還未真...

閱讀詳情 »

寶寶們的健康幾乎是每個家長都萬分關註的事情,平時寶寶打個噴嚏或是便便顏色稍有變化,媽媽都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看看寶寶是不是生病了。事實上很多疾病都是有預兆的,哪怕是小小的指甲,都會是寶寶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下指甲的變化帶來的寶寶健康“預警”!【長倒刺:營養不均衡...

閱讀詳情 »

【寶特瓶重複用,當心癌症上身】【轉分享,給你好能量好運氣,讓更多人得到幫助】環保意識抬頭,有人買了寶特瓶飲料後,把空瓶子留下來當水壺,但醫生說,救了地球,可能賠上自己。專家研究,寶特瓶一旦碰上熱氣,大約只要40度,塑膠材質就會釋放致癌物─銻,重複使用瓶子,很容易把這種重金屬吃下肚,民眾可得當心。喝完...

閱讀詳情 »

200年來 醫界第一次發現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症是 8 種疾病 醫界過去對於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往往有許多類型上的區別,但根據最新的基因學研究,這些區別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的不同面向,而根本都是不同的疾病,研究已經發現八種不同的疾病,研究者認為還會更多。 思覺失調症的病因與基因有關,但過往科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