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上了年紀必知!預防肌少、衰弱症上身 養肌「蛋白質」這樣吃才夠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銀髮族最怕營養不均衡,害得肌少症、衰弱症通通找上門了,專家建議,除了三餐均衡攝食之外,年長者更要記得「每天早晚1杯奶、3餐優蛋白」口訣,以達到足夠且均衡的蛋白質攝取量,有助改善身體衰弱或肌無力的現象。

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袁旅芳表示,人體隨著年紀增長,常見的現象是肌肉量逐漸流失,導致體能耐力降低,偏偏不少年長者常懼怕慢性病上身,對於飲食過度小心節制,反而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進一步造成肌少症或衰弱症。

事實上,根據國健署2019年「長者衰弱評估」篩檢結果顯示,20萬名、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中,65到74歲長者有9.5%、75到84歲有18%、85歲以上更有 33.8%出現衰弱前期到衰弱狀態。年齡越高衰弱比率越高,且有衰弱狀態的年長者更容易因為肌力、平衡感及體力變差,而增加跌倒意外發生的風險。

袁旅芳提醒,根據2013到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65 歲以上年長者的每日飲食中,六大類食物的攝取不均衡,像是飯吃比菜多、奶類嚴重不足、蔬菜及水果缺乏、油脂偏低及不常吃堅果等。

尤其,在獲取蛋白質的來源中,國人尤其明顯不愛喝乳品,每天奶類只攝取約半杯,與建議的1到2杯差距甚大。

袁旅芳說,奶類攝取嚴重不足的常見原因是牛奶中的乳糖引起腸胃道不適感,建議可以選擇乳糖含量較低的優酪乳、起司等代替,並由分次少量開始逐量增加。而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可優先選擇:豆、魚、蛋、肉類及乳製品等,每餐需吃至少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豆魚蛋肉類,並平均分配於三餐中,才能有好的吸收,產生增肌的效果,並藉此攝取其它重要營養素,如鈣質和維生素B群等,加上搭配足夠的蔬果、適量的堅果油脂類及全榖類,多樣化食材才能攝取到越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驚!來台已29天 印度男一路無症狀「自費檢驗」才確診

新北登革熱不只三峽有群聚 又竄新疫區!蘆洲7旬婦也發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灣人有96%的人感受到壓力,排名高居世界第二,長期處於壓力下,慢性疾病找上身!陸元琪、蕭彤雯、岑永康日前上緯來《醫次搞定》錄影,陸元琪自招,離婚恢復單身後母兼父職,一肩扛起照顧小孩與經濟重擔:「我壓力大到只要處理工作訂單時,蕁麻疹整個又反覆發作,只能每天吞藥壓下來。」 她也透露小孩思念父親成了她內...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流感疫苗每年都能夠預防數百萬與流感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病例,但由於諸多原因,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並不是很高。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在2018年至2019年的流感季節中,約45%的美國成年人接種了流感疫苗。儘管流感疫苗接種率比2017-2018年增長了8%,但這遠遠低...

閱讀詳情 »

▲蛋蛋變硬,當心是睪丸癌。(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男性的「蛋蛋」也得不時摸摸,自我檢查!一名33歲的年輕爸爸,1個月前突然感覺自己的右側睪丸手感怪怪的,質地似乎有異,有一點變硬,雖然不痛不癢,大小也沒有變化,但警覺性高的他擔心有病變趕緊就醫,經陰囊超音波確...

閱讀詳情 »

年長者行動不便時,適當使用拐杖、助行器將能有助減少跌倒的問題發生。然而,手杖或助行器該如何挑選呢?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建議依照長者行走的能力來區分,若行動良好者,可選擇最基本的柺杖,若雙腿較無力或是體力較差者,建議可選擇四腳枴杖或是助行器,以幫助維持行走時的穩定度。  年紀越大,越要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