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肢傳統復建痛到哀叫 「機器人」輔助訓練幫大忙

下肢傳統復建痛到哀叫 「機器人」輔助訓練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8歲王姓老婦人去年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因患有嚴重骨質疏鬆,傳統復健方式常讓她痛到哀叫連連,經醫療團隊建議採用「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輔助,幫患者穩定下半身和訓練肌力以及站立,執行一個月後,復原情況漸入佳境。

七旬嬤臥床下肢力不足 傳統復建疼痛難耐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患者去年11月因為車禍導致腦傷以及骨盆骨折,雖不用開刀,但得臥床讓骨盆骨裂處自行恢復,只是躺床三個月之後,因缺乏活動,導致下肢力量不足,後續雖安排婦人採用傳統站立訓練,但患者還是會因骨盆疼痛難耐,每每訓練都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建議採用最新引進的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扮演小幫手。

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 包覆支撐減少疼痛

簡郁佩指出,「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有別於傳統復健輔具,不會有吊在胯下的不適感,能透過外骨骼機械結構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代替治療師的雙手,帶動患者的雙腳進行踏步訓練,加上下肢有配備安全綁帶,包覆性、支撐性高,讓患者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減少復健時的疼痛感。

復健部部長周立偉也強調,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能支持與帶動下肢的三個關節,模擬正常時的行走步態,隨著患者的狀態調整行走速度、步伐,導正患者正確的走路姿勢,同時還能即時監測患者血壓、心跳和血氧濃度,確保患者在使用時安全無虞。

量身定做復建計畫 降低受傷可能性

周立偉說明,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可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復健計畫,不僅突破先練站再練走的治療階段,提早進入安全保護下可部分承重的行走訓練,患者也更樂於接受復健治療,增加自信心,搭配完整的安全防護措施,也能減少復健過程受傷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智精準帶動、提升復健成效 「智慧外骨骼機器人系統」超給力

曾是美軍專用手術機器人 現在是攝護腺癌患者的利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女人們最怕自己的臉上出現細紋,今天小編教你如何除去表情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尾紋、抬頭紋和法令紋,有些大笑的時這些皺紋就特別明顯,一起來學習如何才能消除表情紋吧! 肌膚鬆弛加上臉部每天變換不斷的表情,臉部肌膚容易形成抬頭紋、魚尾紋、法令紋等表情紋,這些皺紋使肌膚變得粗糙,人也更顯衰老。 想要減少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空氣潮濕,再加上騎車族眾多,頭髮很容易附著髒東西;雖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頭髮烏黑亮麗,但並非都能如願。頭髮問題除了日曬雨淋和吹染整燙之外,也有一部份原因是洗髮產品使用不當所造成。如果使用不適合的洗髮產品,除了可能會讓頭皮受到傷害,也可能造成頭髮毛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女生的好朋友每個月都會來一次,有些人相安無事,但大部份的女性都會感到些許不適,這時來片巧克力,透過腦內多巴胺的釋放,似乎能取得短暫的愉悅感,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說明,這樣做,其實是有風險的。郭安妮醫師表示,事實上巧克力並不能有效的減緩經痛的狀態,雖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心情好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0歲的阿員仔姨,食道癌、胃癌及巴金森氏症纏身,臥病在床長達8年,肢體關節都僵硬攣縮,靠著鼻胃管及尿管維生。她曾告訴護理人員,當初結婚時家裡窮,沒有機會穿上漂亮的旗袍拍結婚照,希望能一圓心願。 圓夢計畫 患者圓心願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護理同仁得知阿員仔姨心願,立刻和她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