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肢傳統復建痛到哀叫 「機器人」輔助訓練幫大忙

下肢傳統復建痛到哀叫 「機器人」輔助訓練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8歲王姓老婦人去年車禍導致骨盆骨折,因患有嚴重骨質疏鬆,傳統復健方式常讓她痛到哀叫連連,經醫療團隊建議採用「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輔助,幫患者穩定下半身和訓練肌力以及站立,執行一個月後,復原情況漸入佳境。

七旬嬤臥床下肢力不足 傳統復建疼痛難耐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患者去年11月因為車禍導致腦傷以及骨盆骨折,雖不用開刀,但得臥床讓骨盆骨裂處自行恢復,只是躺床三個月之後,因缺乏活動,導致下肢力量不足,後續雖安排婦人採用傳統站立訓練,但患者還是會因骨盆疼痛難耐,每每訓練都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建議採用最新引進的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扮演小幫手。

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 包覆支撐減少疼痛

簡郁佩指出,「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有別於傳統復健輔具,不會有吊在胯下的不適感,能透過外骨骼機械結構以及自動化控制系統,代替治療師的雙手,帶動患者的雙腳進行踏步訓練,加上下肢有配備安全綁帶,包覆性、支撐性高,讓患者有腳踏實地的感覺,減少復健時的疼痛感。

復健部部長周立偉也強調,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能支持與帶動下肢的三個關節,模擬正常時的行走步態,隨著患者的狀態調整行走速度、步伐,導正患者正確的走路姿勢,同時還能即時監測患者血壓、心跳和血氧濃度,確保患者在使用時安全無虞。

量身定做復建計畫 降低受傷可能性

周立偉說明,下肢行走復健機器人可為每個病人量身訂做復健計畫,不僅突破先練站再練走的治療階段,提早進入安全保護下可部分承重的行走訓練,患者也更樂於接受復健治療,增加自信心,搭配完整的安全防護措施,也能減少復健過程受傷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智精準帶動、提升復健成效 「智慧外骨骼機器人系統」超給力

曾是美軍專用手術機器人 現在是攝護腺癌患者的利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5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2歲中年男性,莫名持續發燒且夜間狂冒汗,原以為是更年期到來,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淋巴癌。醫師強調,淋巴癌有6大常見症狀,包括腫、燒、汗、瘦、累、塞,一旦出現類似徵兆,最好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周邊T細胞淋巴瘤最致命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表示,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腸癌發生率已連續八年蟬聯榜首,醫師更是發現,大腸癌越來越年輕化,許多二、三十歲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陸續出現,不得不提醒年輕人要注意身體健康,平常飲食應多蔬果少肉食,而且也要有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接受治療。 年輕人多外食 助長罹患腸癌機會 大腸癌和飲食有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茲卡、登革熱疫情威脅全台,行政院成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分別進駐台南市及高雄市。行政院長張善政強調,此中心以防疫作戰帶領研發為策略,將扮演重要的智庫角色。 對抗蚊媒傳染病 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每年疫情爆發區域不盡相同,病毒型態改變、各地蚊媒特性上的差異等因素,...

閱讀詳情 »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利用食物的營養功效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通過進補膳食可以增強抵抗力、免疫力,以達到一個健康的體魄,從而延年益壽、強健體魄。因此,可以常食用“一皮一心,二黑二青”,用其食補。 一皮一心西瓜皮、蓮子心 1、西瓜皮 中醫認為,西瓜皮性涼,味甘,無毒。其所含的瓜氨酸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