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背痛若合併這些問題 可能與僵直性脊椎炎有關

下背痛若合併這些問題 可能與僵直性脊椎炎有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僵直性脊椎炎是種慢性自體發炎性疾病,好發在20到40歲的年輕人,男女比例約為(2~5:1),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0.1至0.4%,約有4萬人罹病。但從發病到確診期間,可能長達6至8年,主要原因在於病人症狀可能不嚴重,或者誤以為是其他原因導致的下背疼痛。

 

奇美醫學中心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指出,90%以上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帶有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基因(HLA-B27;雖然帶有此基因者罹患僵直性脊椎炎者未達10%),與遺傳關聯性高。主要症狀為發炎性下背痛,占所有下背痛原因約4至5%,特徵包含初次發生年齡小於40歲且病程緩慢,經常在清晨快起床的時候,會有雙側臀部交互疼痛,雖然清醒後經過活動症狀會緩解,但疼痛期間可能長達半小時以上,無法僅透過休息緩解,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

 

陳昭宇提到,曾收治1名60歲的患者,於門診時僅透過目測就發覺駝背情形十分嚴重,詳細詢問病史後發現他在30多歲時就開始有下背痛的症狀,尤其早上醒來時特別僵硬,大約經過1個多小時的日常活動後才稍微緩解,但是因疼痛感並不至於無法忍受,即便家人極力勸說,患者仍從來沒有到醫療院所就診過。

 

逐漸地,病人開始有駝背現象,疼痛感也隨著年紀增加而變得劇烈,就診時也已經好幾年過去。這次求診時,除了下背痛的問題以外,雙側肩關節也疼痛不已,影響生活品質。經檢查後發現,雙側薦腸骨關節完全黏合,連同頸椎、胸椎及腰椎也出現黏合問題,甚至符合中度殘障的標準。所幸在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後,使用藥物治療,病人的症狀有明顯的改善,生活品質也獲得顯著的提升。

 

陳昭宇補充說明,僵直性脊椎炎主要侵犯薦椎與腸骨之間的薦腸骨關節,診斷以影像學檢查最重要,包含X光或者核磁共振能發現薦腸骨關節發炎。除了下背痛以外,僵直性脊椎炎病人也可能出現「著骨點炎」,導致腳後跟痛、胸痛、膝蓋附近疼痛、大腿外側疼痛等,並可能出現肩關節和髖關節等大關節發炎

 

除了關節跟「著骨點」發炎以外,僵直性脊椎炎病人亦可能發生急性單側「虹彩炎」(症狀包含眼睛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畏光等)、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大都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或泡沫尿)、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罕見的上肺部纖維化等

 

部分病人在疾病進展數年之後,會逐漸產生脊椎的黏合,導致「竹節狀脊椎」的形成,造成駝背及背部活動不能,而且更容易因大幅度的運動導致受傷。

 

絕大多數的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對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的效果非常好。部分病人依狀況需要配合免疫調節劑藥物幫助治療,若對治療反應不佳,可能需要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藥物來治療。大部分的病人預後良好,但仍需要定期到門診檢驗追蹤與治療。

 

陳昭宇表示,有下背痛症狀的民眾,尤其是症狀符合發炎性下背痛,或者曾經被診斷有「虹彩炎」、「著骨點炎」等疾病的民眾,都應該儘早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醫,以達到早期診斷,並與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方式,包含藥物治療、運動姿勢與生活習慣衛教等,並視情況配合復健科、眼科醫師等共同照護。千萬不要認為年輕力壯,疼痛一忍就過去,結果嚴重影響中老年後的生活品質。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想減肥的女孩首先要根治便秘,排毒是關鍵。用山楂來泡水喝,既減肥瘦身又健胃消食,今天要說的是水里加上乾山楂,喝3天,清腸刮油,永遠不會便秘,自然長不胖。        選擇好的干山楂   選擇干山楂時,盡量選擇顏色亮一些的比較好,顏色發黃的山楂說明曬...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壓力日益增加,不只工作、學業煩忙,回到家還得為生活各種瑣事煩惱,常常直到睡前思緒都無法沉澱下來,因此容易有失眠、睡不好等問題產生,久而久之導致身心俱疲,成為身體健康的一大隱憂。 十個小方法幫助你促進睡眠 1、每天固定時間上床睡覺,固定時間起床,漸漸地將這樣的生活作息養成制式化的狀態。 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賽諾菲台北的員工為替燒燙傷病患服務的陽光基金會建立社區募款管道,運用隨手可及的瓶罐,客製零錢捐募款箱,並說服公司附近的商家或行號擺放募款箱,不僅增加基金會勸募管道,也聯合社區民眾或上班族攜手投入公益。 還有員工發現台灣有近19萬視障人口,但可供視障朋友使用的有聲書卻數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能想像大便在肚子裡竟然長達一個半月的痛苦嗎?就有人因為罹患大腸無力症,因而便秘如此之久;所幸在經由手術治療後,終於改善長期無法排便之苦。 大腸無力症以年輕女性居多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指出,門診中,因為便秘來求診的病人很多,其中就曾為一百多例大腸無力症的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