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停「酷酷嗽」反覆清嗓是壞習慣!當心「咳壞聲帶」,「慢、急性咽炎」早上門!

作者:陳漪

 

原文標題:咳咳咳,反覆清嗓子,是個壞習慣!

 

不停「酷酷嗽」反覆清嗓是壞習慣!當心「咳壞聲帶」,「慢 急性咽炎」早上門!

 

 

年關將近,迫於父母的「威逼利誘」,厚着臉皮讓親友幫忙介紹。

 

今天給介紹的這個相親對象還不錯,一米八的個兒,職業也好,是個大學老師。

 

準點兒到了約定的咖啡廳,對方也已經在了。

 

本來一切都還挺順利的,好不容易有個看着還合適的,可一不小心耳鼻喉科醫生的職業病犯了……

 

他怎麼一直清嗓子?緊張了嗎?

 

因為對方時不時地就清嗓子,觸動了我敏感的職業病神經,腦子裡不由自主地冒出了清嗓子的各種知識:

 

清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清嗓時氣流振動咽喉,可使附着在咽喉的分泌物被彈開,從而緩解咽癢及異物感等症狀。

 

除此之外,當精神焦慮時,咽喉會幹澀、緊縮,會不由自主地清嗓子來濕潤黏膜,鬆弛咽喉部肌肉。

 

(看他神態自如,想不到下意識的動作暴露了他緊張的內心。)

 

反覆清嗓子是職業病?

 

等過了挺久之後……還是在清嗓子!不像緊張的樣子呀!

 

我腦子又開始回憶相關的知識了:

 

反覆清嗓子,可能是:

 

  • 精神因素,從他的表現來看,這個可以排除了;

  • 職業因素,需要頻繁用嗓,咽喉容易疲勞、乾燥,易出現不自主的清嗓,這個有可能,他就是老師;

  • 急、慢性咽炎,咽喉部慢行炎症刺激,咽部分泌物較多且粘稠,不易咳出,出現清嗓;

  • 急、慢行鼻炎、過敏性鼻炎,鼻後滴漏、鼻涕倒流刺激咽喉部,咽喉部分泌物聚積;

  • 胃食管返流,胃酸返流至咽喉,灼傷、刺激咽喉部黏膜,產生咽干癢、刺痛、異物感等;

  • 咽喉黏膜過敏反應,當過敏原直接刺激咽喉部黏膜時導致咽癢、分泌物增多;

  • 喉癌、下咽癌,這兩個癌症早期可能僅表現為咽部異物感,引起反覆清嗓,還可伴有聲音嘶啞、痰中帶血、吞咽困難等……

 

(根據目前掌握到的情況,只能通過問病史才能知道具體原因了。)

 

不停「酷酷嗽」反覆清嗓是壞習慣!當心「咳壞聲帶」,「慢 急性咽炎」早上門!

 

 

反覆清嗓是壞習慣

 

咳咳咳……你感冒了嗎?

 

沒,只是看你好像心不在焉的,想引起你的注意罷了。

 

看你一直清嗓子的,還以為你感冒了。

 

有嗎?好像是的,自己都沒注意到。可能經常講課用嗓過度,嗓子不是很好了。

 

清嗓子,可是個壞習慣。 偶爾清嗓子沒什麼問題,但清嗓子只能暫時把痰趕走,之後痰仍會慢慢聚集。

 

如果 養成了反覆清嗓的壞習慣,不但會損傷聲帶,還會影響正常交流。

 

頻繁、用力地清嗓時,氣流衝擊聲帶使聲帶劇烈振動,長此以往導致聲帶充血、聲帶小結甚至聲帶息肉,引起不同程度的聲音嘶啞。

 

正常情況下,咽喉黏膜表面有一層分泌物附着,起到保濕、殺菌、抗感染的屏障作用,反覆清嗓可能使這層黏膜屏障受損,導致急、慢性咽炎遷延不愈。

 

(不由自主地開啟了醫生的說教模式。)

 

嗓子癢怎麼辦?

 

你這一說,越加覺得嗓子不舒服了,老想清嗓子。(咳咳咳)有什麼好辦法嗎?

 

首先要確認有沒有器質性病變,需要到醫院五官科、呼吸科等相關科室完善檢查。

 

如果醫生明確告訴您身體狀況沒有問題,則沒有必要太過糾結。

 

這種情況往往見於「咽異感症」,感覺咽部有異物,卻咽不下去咳不出來,通常也不存在惡變的風險。

 

往往在忙的時候感覺不到,閒下來時症狀加重。可以通過調節情緒,緩解壓力,找些事情做分散注意力來改善症狀。

 

想要清嗓時可以做咽口水的動作。同樣能起到清除分泌物的效果,有意識的避免清嗓。

 

生活上需要 戒煙、戒酒、遠離二手煙,多喝溫水,避免辛辣油膩食物,飯後漱口注意清潔,注意保暖,必要時尋求心理疏導。

 

嗓子痛癢時,一定要少說話、多休息,避免過度用嗓。

 

(哎,不知道這次相親是不是又黃了……)

 

 

 

責任編輯:海棠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不停「酷酷嗽」反覆清嗓是壞習慣!當心「咳壞聲帶」,「慢 急性咽炎」早上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63歲退役軍官王爺爺,菸齡45年,多次前往藥房、小型診所領取戒菸貼片和藥品,始終無法成功戒菸,為了照顧小孫女,給她清靜無毒的生活環境,去年選擇到台北慈濟醫院,接受戒菸門診及衛教諮詢追蹤,至今已成功戒菸超過九個月,同時也影響兒子不再吸菸,為小孫女及家人創造健康、幸福的無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癲癇患者就像蝙蝠俠,腦部會放電,但是等一下就恢復過來一起上課,讓他靜靜躺在那裡休息一下就好。」台灣癲癇之友協會榮譽理事長施茂雄表示,癲癇患者在學校、社會上常受排斥,呼籲老師可以利用一些名人來引領孩童以平常心對待癲癇患者,也提醒家長,只要做好萬全準備,督促吃藥控制病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民眾若不慎被狗咬傷時,千萬別大意,除了盡快清潔傷口,也應以無菌生理食鹽水灌洗傷口,並用消毒用品進行殺菌,且應盡快就醫檢查;衛福部台中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黃敏旭指出,有一名71歲老翁,家中養了兩隻土狗,沒想到某次意外被其中一隻土狗給咬傷左手大拇指,造成嚴重的開放性骨折,所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有許多中風患者治療後,需要長期努力復健,才有機會恢復身體的運動能力,然而許多人因復健觀念不佳,反而降低復健效果!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醫師蔡泊意指出,常見許多患者會「好手帶壞手」,反而會干擾壞手神經復原,應每天限制好手只能活動3小時,多活動壞手。腦中風人數多 存活也遺留後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