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不只是火燒心! 中醫師曝這些胃食道逆流症狀也別大意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1名50多歲婦人,因長期生活壓力大,易緊張、焦慮,工作忙碌加上3餐不正常,導致胃酸逆流嚴重,不僅夜晚睡不好,白天也時常胃脹不舒服,加上更年期來臨的諸多不適而就醫。經胃鏡檢查發現有賁門鬆弛的問題,西醫原先建議手術治療,但婦人擔心會有後遺症,而轉介中醫治療,在服用中藥調理半年後,胃酸逆流的情況大幅改善,其它症狀也跟著好轉許多。


收治這名婦人的中醫師曾子澄指出,上述婦人的胃食道逆流情況較為棘手,屬於病因複雜的難治類型,即使照了胃鏡,也不見得能找出好的治療方法。現代人壓力大,胃食道逆流患者明顯增加,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愛吃宵夜或情緒緊繃等,都會使消化機能變差,降低胃排空的速度,一旦胃酸分泌過多卻停留在胃裡,便會隨著腹壓上升向上擠壓而胃食道逆流。


曾子澄醫師強調,不同嚴重程度的胃食道逆流,其臨床症狀也不同。一般常見的火燒心、胸口灼熱感和胃酸逆流,已是病情較嚴重的表現;輕微的胃食道逆流則會有慢性咳嗽、喉嚨沙啞、胸悶等症狀,由於較難與胃食道逆流做聯想,因此常被患者輕忽,或誤診為慢性咽喉炎,而看錯科別延誤病情。


曾子澄醫師表示,臨床上遇到許多民眾有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問題時,通常會先吃胃藥,暫時緩解不適,但需注意的是,胃藥的種類相當多,有針對胃痛、胃悶、胃脹氣、抑制胃酸等不同療效。許多患者看遍西醫各科別後,發現胃食道逆流仍反覆發作,才會轉介中醫。其實中醫治療胃食道逆流,是根據體質調理,並找出病因源頭,對症下藥,較能全面治療根本。


從中醫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主要是「飲食不節」和「肝氣鬱結」所致。「飲食不節」是指長期飲食不正常,導致消化功能不好,形成中醫所說的「脾胃氣虛」,臨床上會給予益氣補中、健脾胃的中藥。


至於「肝氣鬱結」則是情緒影響肝氣,是指長期過度緊張、心情焦慮、壓力過大,影響自律神經系統,不完全只是腸胃問題,此時會酌加疏肝解鬱的中藥,對於放鬆心情頗有助益。


曾子澄醫師舉例,黃連、半夏、牡蠣、乾薑、海螵蛸及白芨等,都是治療胃食道逆流常見的中藥材。配合放鬆心情和改善飲食習慣,病情輕微者約1到2周即可見效,嚴重者約半年至1年,大部分患者平均治療1至3個月,症狀便有顯著改善。


曾子澄醫師提醒,除了配合醫囑、按時服藥之外,平時盡量3餐正常,湯與飯分開吃,不要將飯泡在湯裡,會影響消化功能;吃飯7至8分飽即可,不暴飲暴食,不吃宵夜。腸胃虛寒較弱者,避免吃冰涼食物,飲食以少量多餐為原則,若知道哪些食物會引起自己胃食道逆流,應避開不吃,如此,根治胃食道逆流也不再遙不可及。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日肌膚保養為炎夏提前準備 PLT修復拍照不必開美肌
▸「笑」臉「齦」人沒自信 水雷射牙齦微整重建微笑曲線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名78歲姜女士,左手左腳幾乎半癱,只剩各2分的肢體反應(正常人為5分),在林口長庚確診為基底動脈栓塞,經過3個月的急救及復健下,已可吞嚥、下床站立移步、雙手可抓扶走約10分鐘的狀態,以坐輪椅的方式出院。姜女士出院後,持續復健搭配磁場治療儀輔助,不到1個月已能以助行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段感情都是成長的符號,但有些人在經歷感情的風波時,往往無法熬過內心的痛苦與難過,讓自己一直處於負面的情緒中,嚴重時甚至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想法而不自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蘇柏文副局長表示,相愛容易相處難,在愛情的學問裡,沒有正確答案更沒有標準流程,其實必要時都可撥打桃園市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台灣防疫表現亮眼,但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台灣近5分之1(17.8%)的民眾工作也隨之受到影響(包括在家或分流上班、無薪假、失業、轉職等)。另根據勞動部數據顯示,今年3月國人失業率上升至3.76%,高達44.5萬人失去原有工作,有26.1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