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同年齡對美的需求有哪些?

不同年齡對美的需求有哪些?

(醫美時尚​No.125)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愛美是人的天性,不論是處在什麼樣的年齡,對於美總是無法停止追求的;不同年齡的人,對於美的需求雖然是相同,但是在我們整形美容醫師來說卻有不同的設計。因為不同的年齡,肌膚有著不同的問題,所以針對性不相同,因此如何幫求美者設計由年輕到年長的完整治療是非常需要有策略的。

認識自己的五官是首要條件

在設計這些治療方向之前,我們必須要認知面部的基本結構和老化的變化,首先,面部是由五官和框架所構成,五官包括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框架包括骨骼、肌肉、脂肪和皮膚;五官決定了好看與否,注意的問題包括大小、高低、比例、對稱,框架決定了年輕度,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大小、形狀、凹凸、對稱和高低。年輕時細胞數量多,膠原蛋白滿滿的,隨著年齡的變化,身體細胞數目減少,膠原蛋白就愈來愈少。年輕不一定好看,好看不一定年輕,這是一定要理解。

年輕族群追求大眼、挺鼻

年輕的人,對於五官的要求,主要是追求好看,以目前的審美來看,雙眼皮、高鼻子是主要的追求,東方人普遍的眼睛較小,鼻子比較塌,想要變成現在審美眼中的美女,雙眼皮和高鼻子就是標準配備了,另外,豐滿性感的唇也是大家的追求;對於五官來說,鑑於社交平台的高度發展,大家會經常的曝光自己的臉,因此上鏡與否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上鏡第一大事就是要看起來臉小,有些女孩臉明明不大,上鏡後就覺得臉大,這主要取決於「臉形、立體感和凹陷程度」,臉形比較圓會有大臉的感覺,鵝蛋臉的人即使臉較大,入鏡後也會覺得臉小些;沒有蘋果肌的臉,立體感變差,也會覺得臉大,夫妻宫(太陽穴)凹陷的效果在上鏡後不會變小,反而是變得更寬。

因此,想要小臉的感覺,必須把框架做一些調整,框架可調的部份:

﹝1﹞增加面部的長寬比例 (例如:玻尿酸填充下巴)

﹝2﹞減少寬度 (例如:咀嚼肌注射肉毒素)

﹝3﹞增加立體感 (填充蘋果肌)

﹝4﹞減少凹陷 (填充夫妻宮)

這些調整會有助於改善上鏡後的視覺感,讓臉形更立體、更好看,同時因為框架變小了,五官的比例也會相對變大,人也會變得好看些。


  


不同年齡對美的需求有哪些?

年齡增長重視肌膚老化、鬆弛問題

對於年齡大的人,基本的五官其實變化並不是太大,因為五官都被面部的孔洞固定住了,變形的問題不是那麼明顯,但是相對次框架來說,變化就很大了,在框架上的變化主要就是源於鬆弛。

貫穿皮膚、脂肪和肌肉筋膜的支撐纖維日漸鬆弛,脂肪和皮膚就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愈來愈垂,最明顯可以看到的就是顴骨脂肪墊和頰部脂肪墊的下垂:顴骨脂肪墊的下垂會造成蘋果肌下垂,法令紋加深;頰部脂肪墊下垂會讓嘴角肉明顯,形成木偶紋,下半臉也會變大,心型臉就變成了三角臉。另外,皮膚鬆弛像是洩了氣的氣球,是比原來未充氣前還要大,臉大了一圈,也會覺得人變老了;當然這些鬆弛的狀況也影響了眼周,造成上眼皮和眼尾下垂、也讓淚溝眼袋明顯,增加了老態。

除了鬆弛之外,細胞的流失合併膠原蛋白的產量減少,會造成所謂的面部體積流失,這種問題會讓面部看起來沒有飽滿感,也就會失去所謂的年輕感。當然皺紋和膚質的變化也是年齡增長後會出現的,包括各種動態紋(抬頭紋、魚尾紋、川字紋等)和毛孔粗大,斑點和細紋變多。臉形上的變化則是因為下巴的膠原蛋白流失(下巴變短)和咬肌變大(常期使用的緣故)造成由鵝蛋臉變方臉。

因此,年齡愈大,我們治療的方向和年輕時有所不同,治療方向是要減少因為年齡產生的變化,這包括要讓鬆弛變大的臉縮小,讓下垂的脂肪復位、讓因細胞和膠原蛋白流失造成凹陷飽滿,讓日漸增大的咬肌變小、填充萎縮的下巴,讓臉形恢復,因此,治療必須是整體的,包括:緊實肌膚、填充凹陷、咬肌縮小、下巴增長、皮膚管理。

☑ 緊實

基於手術的創傷大、恢復時間長、容易影響面部表情,除非狀況很差,目前都傾向以非手術的方式來治療,包括使用線雕(PDO或PLLA)和光電治療(音波拉皮、電波拉皮、射頻和雷射等)。

☑ 填充

可以使用自體脂肪和玻尿酸,填充量不多時一般建議使用玻尿酸,局部的量超過2ML或是皮膚較薄的人,還是以自體脂肪為宜。

不同年齡的人對於美的追求,做為一個整形美容醫生,我們不只是提供醫療服務,更是提供好的醫療建議,因此,在專業上必需精益求精,對所有的求美者負責,不要只為了錢服務,這樣才不愧於做為醫者的初衷,與大家共勉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5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北報導】BNT陸續抵台,而學校施打作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的疫苗外,青少年仍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嗎? 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兼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形狀特殊,口感奇特,吃起來「透心甜」的釋迦可說是南台灣的代表性水果之一,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釋迦含有豐富維他命C及礦物質(鉀),加上熱量較高,相當適合想增胖、胃口較差及高血壓等民眾食用。北農在臉出貼出3種釋迦新吃法: 1.釋迦沙拉:鳳梨釋迦淡淡香氣,果肉紮實Q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10月1日是「國際咖啡日」,各家超商紛紛推出咖啡優惠。許多上班族一早進公司前,都會先買杯咖啡再到辦公室,這已是你我每天工作的日常。不過,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提醒,想以咖啡來提神,攝取量必須有所節制,曾有1天要喝上4大杯咖啡的房屋仲介,後來成癮不喝就覺得難受、不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行政院政委張景森在個人臉書發文,上午詢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野外登山跑步需不需要戴口罩,得到「為什麼要」回應;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陳時中說,口罩政策將陸續鬆綁,周日(3日)將宣布。 張景森貼文中,表示很多人都以為野外登山跑步必須戴口罩,以為防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