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壯年運動不到2成 死亡風險大增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1年「運動城市調查」資料顯示,近6成65歲以上銀髮族已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最常運動項目為走路與散步,其次為爬山、騎腳踏車、做伸展操及慢跑等,反而30多歲中壯年運動情況最差,竟不到2成,死亡風險大增。

教育部體育署去年委託所做的「運動城市調查」,是以電訪方式,共計訪問3萬5505 人,結果65歲以上長者能夠做到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至少30分鐘、運動強度達到會流汗而且會喘之規律運動比率達57.9%,男性58.1%,女性52.6%;而35-39歲運動情況最差,只有17.25%的運動比率,男性23.3%,女性只有11.2%。

千萬別小看運動!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每年有6%的死亡率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大約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與30%的缺血性心臟病,是因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至少應有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每週至少75分鐘費力身體活動,若身體狀況佳還可將身體活動量提升至每週30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或每週150分鐘費力身體活動量;而活動項目包括散步、跳舞、園藝、遠足、游泳、瑜珈、太極等。

為協助民眾運動,國民健康署有提供健康體重管理諮詢服務免付費專線服務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對於運動健康飲食及健康體重管理等相關問題,可於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9點至晚上9點打電話詢問,有專人提供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02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邁入高齡化社會,台灣長者接受老花眼鏡的視野準備好了,聽損觀念卻遠遠落後。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廖文輝表示,許多聽損者對助聽器輔助仍多有負面刻板印象,就算聽不清也不願面對,而產生溝通障礙、社交疏離。聽損長者逾100萬人 無症狀難察覺、失智風險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北區的專科護理師,五年前就醫確診荷爾蒙陽性乳癌,先後經歷四年荷爾蒙治療後,雖病況穩定,但在去年底復發,胸腔骨處有8公分大的腫瘤轉移。經醫師建議,使用CDK4/6口服標靶藥物治療,截至目前為止胸腔骨的腫瘤已全部消失,且治療中無嚴重副作用,此名護理師仍可正常上班與作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二十一歲的陳姓大學生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每每發作患處即搔癢無比,不僅四肢伴有紅疹、脫屑,身體軀幹同樣乾燥癢甚,時常忍不住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皮膚甚至因為抓破皮出現傷口,不時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發炎更嚴重,全身肌膚幾乎無一處完好。異位性皮膚炎成年患者 建議長期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將近八十歲的許先生,之前就因為心血管疾病在外地的醫院放過心臟支架,後來因為腎功能衰竭的問題,固定在花蓮慈院洗腎,沒想到洗腎時血壓常常突然變很低,原本有高血壓的許先生收縮壓竟然掉到不到90毫米汞柱,緊急送到急診檢查後,發現是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的問題。花蓮慈院心臟內科主任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