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學生飽受皮膚炎所苦 癢到一度休學無法念書

大學生飽受皮膚炎所苦 癢到一度休學無法念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二十一歲的陳姓大學生長期飽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每每發作患處即搔癢無比,不僅四肢伴有紅疹、脫屑,身體軀幹同樣乾燥癢甚,時常忍不住搔抓,導致「越抓越癢」,皮膚甚至因為抓破皮出現傷口,不時因為細菌感染導致發炎更嚴重,全身肌膚幾乎無一處完好。

異位性皮膚炎成年患者 建議長期控制病情

診治該病患的新竹馬偕醫院皮膚科醫師謝雅如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過敏疾病,過去多半認為是先天基因所致,近年臨床研究則認為形成原因複雜,與基因、免疫系統及環境過敏因子有關,目前無法根治。小孩與成人都可能罹患,約有七成患者在五歲以前發作,其中有八成會隨著年紀成長而自癒;約有三成患者成年後才發作,其中三位就會有一位中重度患者,多半難以根治。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全台每年有超過十五萬名二十至四十九歲成人,因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前往醫院就診,而成人患者多數是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患者生活、職場、人際關係備受影響,甚至可能形成社交障礙。謝雅如醫師提到,該名大學生十七歲時發作,全身肌膚幾乎百分百都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皮膚搔癢、乾燥、脫屑、紅腫,四肢及軀幹都出現紅疹,肌膚甚至因為反覆搔抓而流血、流組織液,導致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及學業表現,一度因此休學。

謝雅如醫師說,過去以類固醇治療雖有效控制,但該名學生的父母因擔心類固醇造成的水牛肩、肥胖紋、毛髮增生、皮膚真皮層萎縮等副作用,並未配合治療時程,狀況一改善即停止用藥,但停藥不久病況即發作,如此反覆下,該名學生的生、心理皆承受巨大負擔。今年初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後,便獲得良好控制,皮膚不再紅癢、乾燥,病症已大幅改善。

新型生物製劑 控制肌膚發炎關鍵

謝雅如醫師解釋,過往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式,為類固醇、抗組織胺以及照光治療,但效果有限且可能伴隨副作用,則需使用免疫調節劑控制發炎或過敏反應;長期使用免抑制劑則可能會影響肝、腎功能;幸好,如今已經出現突破性治療方式,新型生物製劑能控制肌膚發炎的關鍵因子,切斷根源的「第二型免疫反應」,同時讓皮膚組織維持正常免疫功能,且不具部分現行療法的副作用,安全性也較高。

謝雅如醫師呼籲,面對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抗戰,雖過程難熬但千萬別放棄,也不要因為一時改善而擅自停藥,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病友們仍有機會與病症和平共處。

為鼓勵異位性皮膚炎的成人病友們勇於追夢,病友協會特別舉辦「『異』氣相挺、『異』外人生—勇敢追夢 『異』起挺你」病友圓夢計畫,徵選三名病友,即刻起至十二月底,歡迎病友們勇敢起飛、放膽追夢,報名表及報名方式詳見「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網站。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7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近1、2年來,80多歲的張奶奶排便時持續出血,但以為只是痔瘡,直到日前體虛甚至暴瘦20公斤,就醫檢查發現,有嚴重貧血問題,原因竟是胃裡長出4顆小小香菇型瘜肉不斷滲血所致,且均已癌變。   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腸道瘜肉可能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竹一位16歲的少女,因為從小覺得姆趾外翻不美觀,一直覺得有點自卑,因此也不敢穿上人字拖鞋,進而向父母要求做手術矯正。經鄰居介紹至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求診,發現其姆指外翻角度已達手術矯正的標準,經微創經皮截骨姆趾外翻矯正手術,數個的小傷口,每個不到半公分,隔天便可走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立冬剛過緊接著就要進入冬至,隨著逐漸轉涼的天氣,讓人不自覺地想賴在被窩裡多睡一會兒,但你有好的睡眠品質嗎?還是總覺得越睡越累呢?根據一篇2019年8月刊載於《科學日報》的研究顯示,樂觀與更好的睡眠有顯著正相關,越樂觀的人睡眠品質越好、睡眠時間也越長。樂觀的人睡得好 心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