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暑熱衰竭熱痙攣頻傳 預防三要訣須牢記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台北6月月均溫29.2度破「百年最熱」紀綠,據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是1896年台北氣象站設立以來首見。依往年經驗,7月還會更熱,均溫至少再升1度,屆時才是酷暑。日前台中就有一名工人、頂著烈日到各處送桶裝瓦斯,最後一家位在五樓,他送到之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送醫急救仍然不治,醫院判斷可能是因為熱衰竭導致死亡。

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上半年因中暑就診就高達701人比去年多了32%,光是六月就有427人,更是去年的1.09倍。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尤其是嬰兒及幼童、大於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等高危險族群更需要特別注意。

新竹衛生局洪士奇局長提醒市民,飆高的氣溫,讓民眾出現中暑與熱衰竭的機會大幅增加,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並牢記預防中暑等熱急症的三要訣:「多喝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

1.多喝白開水:隨時補充大量的水分,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2.保持涼爽: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不可將任何人留在密閉、停泊的車內。

3.提高警覺:每小時喝200cc補充水份,戴上帽子撐陽傘避免曬傷,若真的頭暈想吐不舒服,立刻到陰涼處休息,狀況嚴重更要趕快就醫,做好準備才能對抗中暑的威脅。

當民眾有疑似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請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42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腸病毒每年約在初夏開始流行,7月左右到達高峰開始下降,在冬季的病例數就相對較少。然而衛福部疾管署觀察到,最近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緩慢增加,雖然與流行閾值有一段距離,但社區監測仍有1名腸病毒71型輕症兒童。疾管署提醒,乾洗手酒精對腸病毒效果有限,用肥皂澈底洗手才能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血管系統在身體各處穿梭,讓血液能攜帶氧氣、養分和各種化學物質到各個器官,是極重要的輸送網路。不過,隨著年歲增長,血管會逐漸失去彈性,血管的構造也開始產生變化,大的血管疾病像是膨大變形,小的血管疾病則會阻塞不通。為了喚起民眾能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Worl...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確診2名境外移入確診病患,分別由印尼(第718例)與中國大陸(第719例)入境,疫調認為2人確診前未與他人接觸,確認不需要匡列接觸者,個案都在醫院隔離治療中。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718例是1名20多歲印尼籍女性移工,11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大量印尼移工在台灣確診新冠肺炎,隔離治療費用全由台灣支出,引起部分話題爭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新冠肺炎是第5類法定傳染病,在全體防疫角度下,不論國人與外籍人士在台確診,隔離等醫療費用都由國家支付。 印尼籍移工在台治療新冠肺炎經費可能花費上億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