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西醫整合抗癌 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中西醫整合抗癌 降低化放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病患對化學治療並不了解,常年以來,聞癌色變。甚至有不少患者一聽聞醫師告知癌症該進行化學治療時,旋即退縮,轉而尋求中醫或其他輔助療法、偏方等。究竟中醫在癌症治療的角色為何?醫界多半持保守態度,最大阻礙在於中西醫缺乏有效溝通。

中西整合 讓癌友妥善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簡采汝除服務於腫瘤科,為患者進行化學治療外,因兼具中醫學博士及中醫執照,因此常遇到尋求中西整合治療的癌症患者,或是中醫同道轉介而來的案例。

該院區有一個案,之前於其他醫院診斷肺癌後,因畏懼化療而轉向中醫診治,經中醫師調理開導後,勸服病患回到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門診接受標靶治療,初始病患很排斥西醫,但在北市聯醫中興院區中西整合科的治療下,已同步使用標靶藥物及中醫照護一年,目前控制良好,電腦斷層追蹤主腫瘤也有變小的趨勢。

化療同步中醫治療 更完整療效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與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許中華教授合作的中醫方劑,應用於大腸癌患者癌症相關副作用的調理已有成效,並發表於多家國際期刊,證實即使是從現代藥理,分子機轉不同角度而言,中醫藥在癌症照護上有其正面意義。

近年來的學術發表及臨床觀察中發現,病患在接受標準的化放療同時,同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常可見發生化療相關副作用,如口腔黏膜炎、手足口症候群(hand-foot syndrome)腹瀉及嘔吐的比例較低,白血球低下的程度較輕微,或整體體能較佳,使得患者較能平順地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

中西醫不分流 開辦「中西整合門診」 

簡言之,西醫的化療是針對分子機轉,以攻擊方式殺細胞,中醫輔助卻以全人醫療的概念,維持強化病人固有的免疫。關鍵在於,藥物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不論中藥或西藥的使用,均應在合格醫師監控下,且最好中西醫能有適當交流或病歷記載,如此方能避免不必要的交互作用,若能於中西整合門診下諮詢,當然是較有保障的,這也是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開辦中西整合門診之立意所在。

將中西醫合併 簡采汝醫師發揚光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主治醫師簡采汝以西醫血液腫瘤專科醫師且具傳統醫學博士之姿,今年亦獲邀多場國際會議至歐美,分享中醫藥應用於癌症照護的心得。希望將正確的中西整合概念帶進癌症照護及主流醫學中,促進中西醫的對話,並提供民眾一無憂之中西同診就醫環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9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1名新冠本土個案(案16326),印尼籍30多歲女性,因工作關係7月至近期曾8次檢驗陰性,9月27日因頭痛就醫採檢,今日確診;另外,昨(28)日確診台北市個案,恐怕是舊案。 ▲9月29日台灣新冠肺炎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心臟功能不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風險暴增,研究發現,超過1成死於新冠病毒的患者,死因與心臟疾病、心臟衰竭有關,專家提醒,常有「累、喘、腫」等症狀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許多人以為癌症恐怖,其實心臟相關疾病對於人類的危害,也不遑多讓,2020年國人10大死因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1名70餘歲,患有糖尿病的伯伯,近2年來第3度因為左腳紅、腫、熱、痛影響生活作息而到急診求診。醫療團隊為其進行檢查,發現他的白血球及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加上左腳局部發炎徵兆,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伯伯合併有香港腳、糖尿病,雙腳時不時有細小的傷口,難怪發炎始終好不了!台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66歲林先生去年車禍造成頸椎脊髓受傷,之後四肢和腰常會感覺痠、麻、緊繃、無力等現象,2年來因庝痛未改善歷經9次手術,近期打了新冠疫苗,引發全身疼痛感更嚴重,所幸透過長安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李漢忠副院長建議,採用「脊髓刺激晶片療法」治療後,疼痛有效緩解,生活品質也大幅改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