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風後「痛」不欲生? 別忽略肩、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後「痛」不欲生?治療得要及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指出,中風患者約有1成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並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產生「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疼痛不限於肩膀,甚至手部也會出現疼痛、腫脹、泛紅、溫度異常等情況,若未適當治療,後遺症恐肌肉和軟組織萎縮,甚至骨質疏鬆。

54歲的陳先生,半年前中風之後,左側肩膀及手掌便痛到無法繼續復健,直到接受「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後,疼痛才大幅改善,能繼續配合復健治療。83歲的王奶奶則因中風導致失語症,每天愁容滿面,原來是肩膀及手掌疼痛卻無法表達,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疼痛減少,恢復笑容。

吳書毅說,這兩人都是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患者,先透過藥物、物理及職能治療等保守治療皆不見效,但為了把握中風黃金復健期,經進一步評估,決定接受「介入式疼痛治療」。

吳書毅指出,中風後約有一半病人會因肩部肌群無力,無法支撐患肢重量,長期肩部刺激導致肌腱發炎,嚴重甚至有關節半脫位情形,稱為「中風後肩部疼痛」,有些人隨著藥物控制、復健治療及力量恢復後,疼痛會大幅改善,但仍有部分變為「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又名「肩手症」,吳書毅說,疼痛源頭雖然在「肩膀」,但在交感神經作用下,「手部」會產生次發疼痛,若未適當治療,後期恐引發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或廣泛骨質疏鬆等。

吳書毅強調,除了保守治療外,「介入式疼痛治療」中的神經阻斷術、高頻熱凝療法等,可分別針對肩膀的疼痛源頭治療,以及針對疼痛幫兇做阻斷,兩者皆能有效緩解肩膀或手部疼痛,患者可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制定個人化的復健方案。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大場大甲媽遶境暫停了! 醫界再點名「請鄭文燦召回正在遶境的」

變換不同藥都無效? 台灣30%胃食道逆流患者枉吃胃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郭台銘預測蔡英文總統初選將出線。(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預計今(13)日中午結果出爐,鴻海董事長、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上午面對媒體預測,據他判斷,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應是蔡英文總統出線,他預先恭喜蔡英文。 郭台銘上午出席《十年小愛...

閱讀詳情 »

▲譚艾珍母女參與預立醫療諮商,互為見證人。(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約善終,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上旬,全台已約有4044人已完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簽署預立醫療決定。而資深藝人譚艾珍和女兒歐陽靖也在台北慈濟醫院完成諮商,經醫師與諮商團隊解說之後,互為彼此簽署預...

閱讀詳情 »

詹子晴年輕時曾經出過嚴重車禍,日前她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之前車禍在加護病房住了一段時間,因為脊椎有受傷所以戴護頸,內臟也撕裂傷出血;出院之後一直到現在,脊椎都留下後遺症,常常一久坐屁股就會麻掉,需要泡熱水舒緩,也會去按摩,對按摩師提出各種無理要求:拜託師傅用力打我屁股。」 陳年舊傷好難受,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