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風後「痛」不欲生? 別忽略肩、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後「痛」不欲生?治療得要及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書毅指出,中風患者約有1成會出現嚴重肩膀疼痛,並伴隨交感神經交互作用產生「複雜性疼痛症候群」,疼痛不限於肩膀,甚至手部也會出現疼痛、腫脹、泛紅、溫度異常等情況,若未適當治療,後遺症恐肌肉和軟組織萎縮,甚至骨質疏鬆。

54歲的陳先生,半年前中風之後,左側肩膀及手掌便痛到無法繼續復健,直到接受「脈衝式高頻熱凝療法」後,疼痛才大幅改善,能繼續配合復健治療。83歲的王奶奶則因中風導致失語症,每天愁容滿面,原來是肩膀及手掌疼痛卻無法表達,透過「星狀神經節阻斷術」治療,疼痛減少,恢復笑容。

吳書毅說,這兩人都是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患者,先透過藥物、物理及職能治療等保守治療皆不見效,但為了把握中風黃金復健期,經進一步評估,決定接受「介入式疼痛治療」。

吳書毅指出,中風後約有一半病人會因肩部肌群無力,無法支撐患肢重量,長期肩部刺激導致肌腱發炎,嚴重甚至有關節半脫位情形,稱為「中風後肩部疼痛」,有些人隨著藥物控制、復健治療及力量恢復後,疼痛會大幅改善,但仍有部分變為「複雜性疼痛症候群」。

中風後的「複雜性疼痛症候群」又名「肩手症」,吳書毅說,疼痛源頭雖然在「肩膀」,但在交感神經作用下,「手部」會產生次發疼痛,若未適當治療,後期恐引發皮膚、肌肉和軟組織萎縮、關節攣縮,或廣泛骨質疏鬆等。

吳書毅強調,除了保守治療外,「介入式疼痛治療」中的神經阻斷術、高頻熱凝療法等,可分別針對肩膀的疼痛源頭治療,以及針對疼痛幫兇做阻斷,兩者皆能有效緩解肩膀或手部疼痛,患者可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制定個人化的復健方案。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大場大甲媽遶境暫停了! 醫界再點名「請鄭文燦召回正在遶境的」

變換不同藥都無效? 台灣30%胃食道逆流患者枉吃胃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孩子老是動來動去,一刻都靜不下來?到底是怎麼了?若是懷疑孩子是不是有過動症的問題,家長可運用自我檢測表來輔助評估孩子的狀況喔!然而,新田心理治療所高正德臨床心理師提醒,年幼的孩童大多是精力充沛且注意力短暫,家長毋須過度擔憂,但若孩子已6歲以上,且過動的症狀持續超過半年之久,建議可諮詢醫師評估診斷。 ...

閱讀詳情 »

翻拍自ezgoe       一、肺功能檢查 1、憋氣 深吸一口氣,然後憋氣,時間越久越好。能憋氣50秒鐘最理想(50歲為30秒、60歲為25秒),如果少於10秒,說明肺功能很差。 2、吹氣 深吸一口氣,然後猛吹氣,能在3秒內吹完則肺功能正常(50歲為4秒,60歲為5...

閱讀詳情 »

過敏不是某種疾病,而是一種病理機制 。如果醫師說你「過敏」,不是說你有過敏這個病,它只是一種病理機制 病理機制發生在哪裡,才說有什麼過敏性疾病。 比如說發生在: 1 鼻子:因為對塵蟎反應,造成鼻子發炎,臨床上就叫「過敏性鼻炎」。 2 呼吸道:造成支氣管或小支氣管發炎,臨床上的表現就叫過敏性氣喘,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