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患者容易肩膀疼痛 早期治療避免影響復健

中風患者容易肩膀疼痛 早期治療避免影響復健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中風患者除了會有嘴歪眼斜、肢體無力或麻木、口齒不清等症狀,也常有肩膀疼痛的困擾,像僵硬、攣縮、活動困難、手臂無力、麻或刺痛、肩關節明顯錯位等情況,因而導致減少活動,恐影響復健進度及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陳怡君物理治療師指出,主要負責發送信號的大腦因中風受損,使得肌肉張力因信號過度活動或活動不足而發生變化,導致痙攣或鬆弛,部分患者甚至也會有肩部併發症等情況。

中風者肩關節肌肉無力 易誘發肩部半脫位

包括肩部半脫位、肩部夾擠、痙攣及冷凍肩等都屬於中風後肩痛四個常見的原因,其中像肩部半脫位就是因支撐和穩定肩關節的肌肉無力和活動不足,促使沒有力量將手臂固定在正確的位置,這時就會因手臂的重力造成肩關節半脫位引發疼痛。陳怡君治療師表示,至於痙攣則是因肌肉張力使肩部肌肉緊繃導致僵硬及疼痛,冰凍肩則是因痙攣導致手臂和肩關節的活動減少,肩部的韌帶和關節囊變硬,形成粘連性關節囊炎,使肩關節結締組織變厚,限制活動範圍。

治療中風肩膀疼痛多樣性 治療前須經醫師評估  

陳怡君治療師說明,治療上,可採以消炎止痛藥物、肉毒桿菌注射、肩胛上神經阻斷術、拉筋運動、軟組織鬆動、製作副木、擺位、肌內效貼布、主動被動關節活動練習等方式,或藉由肌力訓練幫助恢復日常,但仍須針對患者個別的狀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中風者出現肩膀疼痛 儘早治療避免嚴重惡化

此外,中風者和照顧者應該注意肩部保護,除了坐下或躺下時盡量使手臂和肩膀有支撐且在正確的姿勢,照顧者在協助中風患者上下床或站立時,應避免拉扯或抓住患側的手臂或肩膀,以防止韌帶扭傷、肌肉拉傷等情況發生。陳怡君治療師強調,中風者若有肩膀疼痛情況出現時,就應儘早接受治療,即時治療才能避免肩部併發症嚴重惡化,甚至影響手臂活動。

【延伸閱讀】

搶救腦中風新招! 顱內動脈取栓術爭取黃金治療時間

愛吃甜食、炸物恐「癌王」纏身 醫授預防秘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目前雖然不是國內腸病毒流行期,但全年均有腸病毒傳播風險,且上週新增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民眾不可不慎。疾管署表示,由於5歲以下幼兒仍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民眾於幼兒感染腸病毒後一週內留意其病情變化,一旦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

閱讀詳情 »

防疫酒精配送全台各地 籲民眾勿囤貨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口罩限額配給,消毒酒精也被搶購一空。藥師公會全聯會宣布2月17日起,配送防疫酒精到全台6000多家健保藥局讓民眾購買,每瓶300ml售價40元,呼籲民眾不要囤貨,讓每個民眾都能買到酒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外電編譯】德國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生物學系1項新研究,探討睡覺時使用香氛與增進記憶力之間的關聯。並指出,待在香氛環境中睡覺或念書,確實可能在一覺醒來後,仍然維持記憶。   有別於以往的研究,這次讓參與者在玫瑰薰香的環境中度過整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根據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的1項研究發現,台灣學童罹患過敏性鼻炎的比例逐年攀升,2017年國內6至15歲學童的鼻炎盛行率將近5成,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鼻炎困擾,比30年前暴增了10倍。   對此,中醫師陳瑞聲表示,過敏性鼻炎治不好的原因有9成是塵蟎在作祟。塵蟎入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