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放射線皮膚炎」有解

乳癌「放射線皮膚炎」有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乳癌放射治療致「皮膚炎」 嚴重者恐影響療程

根據統計,在台灣接受放療的乳癌患者中,在治療後的一至兩周,九成以上患者開始出現放射性皮膚炎的症狀。若放射性皮膚炎症狀持續惡化,除了會導致療程被迫中斷外,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因疼痛或需傷口照護而受到嚴重影響,有些患者甚至在療程結束後,還會產生乳房膚色嚴重不均的狀況。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表示,放射性治療為乳癌治療常見的方式之一,其原理為使用高能量的游離輻射線照射腫瘤部位及周遭組織,以防止癌細胞生長及擴散;不過,由於放射線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高能量輻射,恐會破壞病患皮膚表層,使患者產生程度不一的放射性皮膚炎。而皮膚炎之嚴重度可從輕度的發紅、色素沉積、乾性脫皮,到嚴重的起水泡、濕性脫皮、發炎感染甚至組織壞死等,這跟皮膚所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有關。

52歲乳癌病友使用肌膚修護霜 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現年52歲的王女士被診斷出早期乳癌,於手術後需透過乳房放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為經常看到網路上病友分享放療導致的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副作用,讓王女士十分焦慮不安,深怕自己的皮膚也會因為接受治療而產生可怕的症狀…。

幸好在熊佩韋主任建議下,在六周的放射治療中,除遵從院方皮膚護理及衛教的建議外,並於照射部位塗抹「肌膚修護霜」,使王女士在整個療程中除了後期皮膚輕微症狀外,幾乎沒有發生其他病友所述的嚴重放射性皮膚炎症狀,甚至在療程結束後皮膚狀況也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本的膚質,讓王女士終於放下心中焦慮不安的大石。

治療前中後使用「肌膚修護霜」 可望緩解放射治療皮膚炎症狀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說明,過去為避免增加照射部位的皮膚放射劑量,醫師們普遍建議進行放射性治療的患者不要隨意擦抹任何肌膚保養用品,等到發生放射性皮膚炎時,再利用類固醇外用藥膏進行治療,但這樣的方式時常導致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及生理上的不適。

為使患者在療程中更加舒適,國內外不少團隊積極研究減輕放射性皮膚炎的方式;熊主任表示,影像放射性皮膚炎的因素頗多,除了放射性治療技術的提升外,國外研究也發現,含有金盞花萃取物的乳霜能降低放射性皮膚炎的發生,此外,含有β-葡聚醣(β-Glucan) 成份者因為能夠提升患者局部免疫力,也可能減緩皮膚發炎。

熊佩韋主任近些年的臨床觀察更發現,讓患者提早在放射治療前一天及開始治療期間以一天1-3次的方式,塗抹含有金盞花、β-葡聚糖、蘆薈及多種天然維生素等成分的「肌膚修護霜」,能夠降低患者因放射治療引起的中重度皮膚炎發生的機率,此外也能改善皮膚乾燥或膚色暗沈的現象。

最後,熊主任補充,並非所有的肌膚修護霜都能達到此次臨床研究的效果,且亦非每位放射腫瘤醫師對放療中塗抹保養品有一致的看法,因此呼籲接受放療的患者,若想使用「肌膚修護霜」應注意其中成分及事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使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7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糖尿病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為見證糖尿病友成功控糖、樂活自在的堅毅之美,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日前協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在台北舉辦「糖友嘉年華」活動,邀請控糖達人分享自身經驗,傳達「與病為友」的正確觀念,並號召千名糖友相聚一堂,且期許糖友以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一名84歲的曾先生,在接受過膀胱癌刮除手術後,感到最近在稍做活動之後,變得越來越喘,同時也有輕微胸痛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為肺動脈阻塞,在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後,即康復返家,現定期門診追蹤中。收治這位曾先生的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謝至嘉表示,經電腦斷層血管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人類若是心跳停止,4分鐘後腦細胞就會開始壞死,即使幸運搶救回復自主心跳,但可能已留下永久傷害,甚至變成植物人。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一般小兒科主任王玠能表示,現在最新的「低溫療法」為這類病患帶來新契機,過去2年成大醫院兒童重症科成立Cool Kids小組,已針對13位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抽菸真是害人不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是有抽菸,則要平均少活14.4年;該項研究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溫啟邦教授依據美兆健檢資料庫所做的研究分析,並於今天在國際健診學會(IHEPA)台北年會開幕首日的「兩岸健康促進論壇」上發表。溫啟邦教授根據1994年起美兆6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