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放射線皮膚炎」有解

乳癌「放射線皮膚炎」有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乳癌放射治療致「皮膚炎」 嚴重者恐影響療程

根據統計,在台灣接受放療的乳癌患者中,在治療後的一至兩周,九成以上患者開始出現放射性皮膚炎的症狀。若放射性皮膚炎症狀持續惡化,除了會導致療程被迫中斷外,患者的生活品質也因疼痛或需傷口照護而受到嚴重影響,有些患者甚至在療程結束後,還會產生乳房膚色嚴重不均的狀況。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表示,放射性治療為乳癌治療常見的方式之一,其原理為使用高能量的游離輻射線照射腫瘤部位及周遭組織,以防止癌細胞生長及擴散;不過,由於放射線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高能量輻射,恐會破壞病患皮膚表層,使患者產生程度不一的放射性皮膚炎。而皮膚炎之嚴重度可從輕度的發紅、色素沉積、乾性脫皮,到嚴重的起水泡、濕性脫皮、發炎感染甚至組織壞死等,這跟皮膚所接受到的放射線劑量有關。

52歲乳癌病友使用肌膚修護霜 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現年52歲的王女士被診斷出早期乳癌,於手術後需透過乳房放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為經常看到網路上病友分享放療導致的嚴重「放射性皮膚炎」副作用,讓王女士十分焦慮不安,深怕自己的皮膚也會因為接受治療而產生可怕的症狀…。

幸好在熊佩韋主任建議下,在六周的放射治療中,除遵從院方皮膚護理及衛教的建議外,並於照射部位塗抹「肌膚修護霜」,使王女士在整個療程中除了後期皮膚輕微症狀外,幾乎沒有發生其他病友所述的嚴重放射性皮膚炎症狀,甚至在療程結束後皮膚狀況也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本的膚質,讓王女士終於放下心中焦慮不安的大石。

治療前中後使用「肌膚修護霜」 可望緩解放射治療皮膚炎症狀

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熊佩韋主任說明,過去為避免增加照射部位的皮膚放射劑量,醫師們普遍建議進行放射性治療的患者不要隨意擦抹任何肌膚保養用品,等到發生放射性皮膚炎時,再利用類固醇外用藥膏進行治療,但這樣的方式時常導致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及生理上的不適。

為使患者在療程中更加舒適,國內外不少團隊積極研究減輕放射性皮膚炎的方式;熊主任表示,影像放射性皮膚炎的因素頗多,除了放射性治療技術的提升外,國外研究也發現,含有金盞花萃取物的乳霜能降低放射性皮膚炎的發生,此外,含有β-葡聚醣(β-Glucan) 成份者因為能夠提升患者局部免疫力,也可能減緩皮膚發炎。

熊佩韋主任近些年的臨床觀察更發現,讓患者提早在放射治療前一天及開始治療期間以一天1-3次的方式,塗抹含有金盞花、β-葡聚糖、蘆薈及多種天然維生素等成分的「肌膚修護霜」,能夠降低患者因放射治療引起的中重度皮膚炎發生的機率,此外也能改善皮膚乾燥或膚色暗沈的現象。

最後,熊主任補充,並非所有的肌膚修護霜都能達到此次臨床研究的效果,且亦非每位放射腫瘤醫師對放療中塗抹保養品有一致的看法,因此呼籲接受放療的患者,若想使用「肌膚修護霜」應注意其中成分及事先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使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7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62歲陳先生(化名)日前開會到一半突然感到腹痛難忍,好不容易熬到會議結束後趕赴醫院急診就醫,經過醫師問診檢查後,為陳先生安排了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絞痛,緊急連絡導管室進行心導管手術,術中以「冠狀動脈內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系統(Optical Coherence Tom...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綜合報導】本周因應疫情變化,公布許多新防疫政策,不僅疫情警戒降2級,也開放38歲以上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疫情雖趨緩,但社區中依然存在隱形感染者,外出仍有感染風險;此外,面對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病毒,持續也有境外移入案例,我國尚未完全排除威脅。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因擔心染疫,40歲高血壓王姓患者日前至某大型醫院回診時,穿戴全套防護措施,持健保卡,正排隊等候入院時,突然嚴重心悸、腳抖、胸悶,自覺快要無法呼吸,家人擬就近陪同至急診,他卻大喊「那裡風險更高」,只好搭計程車,儘速返家。 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肆虐,讓疫苗接種如火如荼進行,其中癌症病人能否接種疫苗也成為許多患者疑慮。義大癌治療醫院饒坤銘副院長指出,相較於一般民眾,癌症病患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因此若能接種疫苗將有助降低感染風險,減少演變重症機會,尤其正在治療中的癌友更應該施打疫苗。施打疫苗前先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