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發生率近20年升263% 揪出早期乳癌女性該這樣做

乳癌發生率近20年升263 揪出早期乳癌女性該這樣做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從1997年的每10萬人口30.09人,上升到2017年的每10萬人口78.9人,將近20年的期間,上升了263%。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晚婚高齡產婦等都是原因。


20至39歲乳癌死亡率竟微幅上升 不可大意


根據最新一期《放射雜誌》(Radiology)論文整理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資料顯示,從1989年到2017年,40至6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從每10萬人口55人降到每10萬人口27人左右。20至3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雖然也下降,但在2010年開始呈現反轉趨勢,不但不再下降,反而微幅上升,值得警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影像醫學科主任黃大宜指出,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因為乳癌篩檢而發現早期乳癌,也可能是因為標靶藥物的使用。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乳癌計畫的對象包括:有乳癌家族史40歲至69歲女性和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至69歲女性,隨著乳癌篩檢的執行,可以發現更多的早期乳癌,也可以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接受乳房攝影篩檢 可發現早期癌症


20至39歲女性,並沒有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計畫,這個族群的乳癌發生率,只有高齡族群的10分之1左右,但發生率的增長幅度比高齡族群多,而且晚期乳癌的比例,在統計上也開始增加了。


黃大宜提醒,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遙遙領先其他女性癌症,雖然較常發生在40歲以後,但卻是個不分年齡層都相當重要的疾病。平日的自我檢查不可少,一旦發覺有任何異常,例如:異常腫塊、皮膚變化,乳頭出血等,應盡速至乳房外科尋求協助,釐清原因,早期治療。在門診可以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病理切片等,如果醫師要求乳房攝影檢查,在影像部門都是由領有專門執照、受過專業訓練的女性放射師操作,不用擔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天吃芒果正當時 發現芒果表皮有黑點這種情況別下肚
▸張睿家分享養貓經驗談 家中最聰明的貓竟做了這個舉動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冠狀動脈血管嚴重阻塞的陳先生,長年飽受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困擾,經醫師診斷,陳先生因糖尿病造成腎臟功能不佳,如果進行支架手術,手術中的顯影劑有可能引發腎臟病變風險,若不動手術以藥物控制,只能稍微減緩症狀,但無法完全減少心絞痛跟急性冠心症發作的次數。而前年引進台灣的心臟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我們沒有錢嘛,那就多出一點力,去關懷民眾與貢獻社會!」今年60歲的志工陳明珠,每個星期總會走遍一個村落,挨家挨戶撲滅孑孓,並向住戶宣導登革熱防疫觀念,7年來穿梭泰山17個村里將近20輪,也曾擔任小學交通導護、長照以及喘息志工,把志工當作樂趣。每天行程比上班族還滿的陳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忽而大太陽,才一轉眼,卻又下起大雨,高溫悶濕的氣候,總讓人感覺濕濕黏黏的很不舒服;醫師指出,時令即將進入夏至,中暑求診的人就越來越多,由於暑熱會造成津液元氣耗傷,民眾可藉由刮痧來解暑,有助體內熱氣散出。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中醫師呂友文指出,「痧」是氣的失調瘀結,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從學運、北捷殺人魔到各種大大小小的陳情事件,總會看見一群身著制服的警察身影。隨著民眾對於警察需求越來越大,警察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容易忽略身體健康!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有鑑於此,與警察局士林分局形成公部門聯盟,於警察節前夕免費為基層員警義診,替勞苦的人民保母解肝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