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發生率近20年升263% 揪出早期乳癌女性該這樣做

乳癌發生率近20年升263 揪出早期乳癌女性該這樣做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從1997年的每10萬人口30.09人,上升到2017年的每10萬人口78.9人,將近20年的期間,上升了263%。生活習慣、飲食西化、晚婚高齡產婦等都是原因。


20至39歲乳癌死亡率竟微幅上升 不可大意


根據最新一期《放射雜誌》(Radiology)論文整理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資料顯示,從1989年到2017年,40至6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從每10萬人口55人降到每10萬人口27人左右。20至39歲族群的乳癌死亡率雖然也下降,但在2010年開始呈現反轉趨勢,不但不再下降,反而微幅上升,值得警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影像醫學科主任黃大宜指出,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因素,可能是因為乳癌篩檢而發現早期乳癌,也可能是因為標靶藥物的使用。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乳癌計畫的對象包括:有乳癌家族史40歲至69歲女性和沒有乳癌家族史45歲至69歲女性,隨著乳癌篩檢的執行,可以發現更多的早期乳癌,也可以降低乳癌的死亡率。


接受乳房攝影篩檢 可發現早期癌症


20至39歲女性,並沒有參與國健署乳房攝影篩檢計畫,這個族群的乳癌發生率,只有高齡族群的10分之1左右,但發生率的增長幅度比高齡族群多,而且晚期乳癌的比例,在統計上也開始增加了。


黃大宜提醒,女性乳癌的發生率遙遙領先其他女性癌症,雖然較常發生在40歲以後,但卻是個不分年齡層都相當重要的疾病。平日的自我檢查不可少,一旦發覺有任何異常,例如:異常腫塊、皮膚變化,乳頭出血等,應盡速至乳房外科尋求協助,釐清原因,早期治療。在門診可以做乳房超音波檢查、細針穿刺病理切片等,如果醫師要求乳房攝影檢查,在影像部門都是由領有專門執照、受過專業訓練的女性放射師操作,不用擔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夏天吃芒果正當時 發現芒果表皮有黑點這種情況別下肚
▸張睿家分享養貓經驗談 家中最聰明的貓竟做了這個舉動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效果也逐漸提高,尤其近年來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臺中榮總放射腫瘤部醫師劉怡君指出,銳速刀、螺旋刀、光子刀、威力刀等,這些機器在放射治療技術精進、劑量率提高等各方便功能提升,也提供給患者更精確且安全的治療方式,且副作用相對也降低,是患者一大福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2歲簡女士,中風半邊癱瘓,造成左手臂無力、肩膀抬不高、手指頭無法完全打開,生活中很多事情只能靠右手操作或需要別人幫忙,左手幾乎沒有功能,需要長期復健;中風後,手功能的恢復特別緩慢,很多病人恢復了走路能力,但手部仍然無法抓握物品,失去自我照顧的能力。科技復健 活化大腦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跌倒是銀髮長者常見的居家意外!85歲的廖老先生,日前就是因在家踩小凳子換燈泡,不慎跌落而斷3根肋骨,緊急治療後需再靜養一個多月才能逐漸復原。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醫學科游秉勳主任表示,很多來急診就醫的長者,都是因為不想一點小事就麻煩子女,或是子女剛好不在家,所以就自己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在西方國家,這感恩節就像過年一般,會返家與親人團聚,準備豐盛大餐慶祝,起初是為了感謝上天賜與的好收成,後來演變為與親友相聚,一同分享感恩帶來的歡樂。實際上,學會感恩或幫助他人帶來的好處不少,根據2020年9月發表於《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指出,善待及幫助他人有益於身心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