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骨轉移 醫:積極治療存活逾十年

乳癌骨轉移 醫:積極治療存活逾十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所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民國103年台灣十大癌症中,乳癌發生率為台灣女性癌症之冠,而其中更有高達六至七成乳癌患者發生癌症骨轉移,造成骨頭痠痛、病理性骨折,甚至癱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整體存活期。許多患者在聽聞癌症轉移的情形後,自暴自棄認為人生從此沒有希望,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張耀仁醫師說明,現在癌症用藥日新月異,骨轉移的病友無論是荷爾蒙治療、化療甚至標靶治療,都可以合併單株抗體保骨,減緩骨質惡化的問題並降低疼痛感,多數患者都能達到良好的控制。

女性健康頭號殺手乳癌 骨轉移機率較它癌高

在台灣,乳癌好發於40到50歲的女性,相較於歐美國家,罹癌患者平均年齡小了近十歲;因此,乳癌在台灣更需要及早發現並得到妥善治療與照護。張耀仁醫師說明,臨床病例中,以荷爾蒙受體陽性之乳癌患者最容易出現骨轉移,荷爾蒙治療的過程也會造成骨質流失,加重骨質健康的問題,因此保骨藥物即相當適合用於乳癌治療,抑制骨轉移和骨質流失的程度,避免發生骨骼相關問題。 

與癌症共存 早期預防可有效降低骨骼相關事件

張耀仁醫師表示,癌症治療已經越來越像面對慢性病,乳癌的平均存活期長,在對抗腫瘤時,更應注意預防癌症轉移!隨著病情的發展,有六至七成會轉移至骨骼,因此在治療乳癌時,骨骼相關問題的預防也是療程的一大重點!建議病友定期施打保骨針來預防骨轉移引發的骨折或相關問題,延緩疼痛情形,積極治療以維護生活品質。 

四十歲發現乳癌 積極治療已存活逾十年

張耀仁醫師分享臨床治療經驗,有一位女士在約四十歲時發現罹患乳癌,癌細胞並已轉移至骨骼,直到發生骨折開刀才發現是癌症骨轉移。她非但沒有因此絕望,反而配合醫師,每月定期施打單株抗體保骨針,阻斷被癌細胞刺激而過度活化的蝕骨細胞,緩解骨骼代謝失衡,維持骨質健康,至今已延續生命逾十年。

口腔衛生做得好 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沒煩惱

在保骨針使用前,應特別注意口腔衛生問題,因此,張耀仁醫師提醒病友,在接受治療前,可先將口腔內問題處理好,如蛀牙、牙周病等,並在平時就加強口腔衛生!治療期間可補充維生素D3及鈣質攝取,平日多曬太陽以利骨質維持,才能加強保骨針的效果,順利補回骨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2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快速擴散,防疫物資相當難以取得,口罩有實名制限制囤積,因此有需要仍然有機會取得。可是,消毒雙手與接觸物體的酒精卻一罐難求!雖然漂白水價格低效用也好,但質地鹼性極強,頻繁接觸皮膚容易造成腐蝕傷害。因此,如何在酒精與漂白水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B型與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約造成13,000人死亡,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養成好習慣護肝愛健康 護肝撇步這樣做國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疫情在校園擴散,出版社贈防疫繪本給教育部!日前北市一高中生確診新冠肺炎,惹得校園人心惶惶,為落實病毒知識基礎教育,有出版社邀請了臺灣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審訂《和新型冠狀病毒說Bye Bye》繪本,並贈送1千本給教育部轉至偏鄉校園。黃立民24日表示,要小朋友確實洗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處於壓力或孤獨感等負面情緒下,小心讓情緒性飲食偷偷找上門,像出現渴望吃特定食物時、吃東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感到充分飽足感仍想吃東西等情況,都屬於情緒性進食的一種,主要因食物對於許多人而言具有情緒上的連結關係,也因此會利用食物來滿足情緒、心理或精神上等飢餓感,讓自己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