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防黃斑部病變 血糖控制+定期監測眼睛

糖友防黃斑部病變 血糖控制+定期監測眼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22歲的亭亭(化名)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視力逐漸模糊不清前往眼科進行檢測,沒想到是伴隨她11年的糖尿病所引發的黃斑部水腫,而這都是因為她輕忽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所致;亭亭平時喜歡熬夜,隔日睡到中午才起床,早餐跟午餐一起吃,或等到下午肚子餓時才用餐,生活作息不規律,血糖控制不佳導致併發黃斑部水腫。由於視力模糊讓她心生恐懼,不敢再輕忽定期治療以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現在她每月固定回診內科及眼科,視力也在接受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後獲得改善。

糖尿病併發症多 應提高警覺

收治該名病例的高雄長庚醫院眼科系視網膜科主治醫師陳怡豪指出,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多出現在幼童或青少年時期,其中以4至7歲和10至14歲最常見,但並非只有孩童會罹病,而是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資料顯示,台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糖尿病也高居十大死因第五名,換算每小時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糖友應嚴格進行自我血糖檢測,一旦血糖沒控制得宜,便容易引發一連串的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問題等。

EYE注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機率高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指出,2015年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伴隨著視網膜病變,超過9,300萬人因糖尿病而有眼睛問題,其中糖尿病患者有10%左右會出現黃斑部病變;陳怡豪醫師表示,多數糖尿病患者往往等到視力模糊或者扭曲等嚴重影響生活時,才就醫治療,通常已為時已晚,若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時,治療也無法給予明顯的幫助。因此,患者除了應嚴格控管血糖外,也需定期進行視力檢查,一旦發視野出現扭曲、模糊或中間黑影、色彩不再鮮明等症狀時應即時就醫,才能讓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嚴格控制血糖與規律生活作息

陳怡豪醫師提醒,糖友除定期至內科回診並且與眼科互相搭配,自我控管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飲食方面可配合營養師,記錄三餐攝取的內容以及均衡的膳食纖維,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0。規律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找尋自己能負荷的運動,每週進行三次,每次盡量超過30分鐘,而最重要的莫過於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倘若出現眼睛不適等症狀時,則應盡速至眼科進行檢查,透過眼底鏡、彩色眼底攝影、光學斷層掃描儀等查出病因,對症下藥,唯有及早發現才能防止病變惡化,多一分警覺維護眼睛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2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6歲女性近年頻頻感到心悸、喘不過氣,原本以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直到某日因為暈眩送往急診才確診為心房顫動,檢查發現她因為長期心律不整導致心臟衰竭,負責打出血液的左心房擴大無力,左心室射出分率僅有21%,遠低於正常水平,情況相當危急。所幸,她經藥物與手術治療3個月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新冠肺炎感染人數超過800萬,死亡病例已達43萬。綜觀全球,我國疫情有效漸緩,防疫成果備受國際肯定。臺北榮總自107年起承接新南向一國醫中心越南計畫,與越方進行多項醫衛活動交流,即使受疫情影響,雙方仍以視訊會議方式保持交流熱度,讓越方...

閱讀詳情 »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老年族群常見的病灶中,以走路無力、膝蓋疼痛等退化性關節炎最為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多會有疼痛、不良於行,嚴重發炎時甚至有積水水腫等症狀,患者不僅受到疼痛所苦,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症狀還沒嚴重到關節置換的程度之前,多會接受玻尿酸或自體濃縮血小板(PRP)注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冠狀病毒其實是人類常見的病毒,流行感冒有10%至20%由這種病毒引起,但大部分是α群的病毒。大部分的人都有抗人類冠狀病毒的抗體,例如對OC43這型的冠狀病毒,6歲以上的人普遍擁有抗體。不過,SARS、MERS、新冠病毒(COVID-19)對人的傷害比較大,同屬於 β類。冠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